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 要闻 -- 版次:[ A01 ]
何从新:一根拐杖撑起希望
 

    本报记者周小丁兰宜谦

    朝天区两河口乡何家村,与陕西省宁强县石羊栈村仅一界之隔,是朝天区最偏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自然村之一。

    土生土长的何从新在这里当村干部已经30多年。当“村官”的这些年里,他放弃过很多次出门打工挣大钱的机会,一个人拄着拐杖留在村里带着当地群众修公路、改人饮、搞产业。他是家人口中的“老顽固”,却是村民心中最好的“瘸子书记”。为群众利益落下残疾

    2007年8月16日,何从新帮五保户何先禄捡了一天柴火,疲惫不堪地回到家,刚把面条下进锅,电话就响了,“三、四小组停电了”。村里用木头杆子架起的电力线路,低矮而松动。“可能又是什么地方线路碰到树梢造成短路了”,何从新一边想着,一边找来村里懂电的群众检查线路。大雨过后的山路,湿滑难走,每过一道沟坎,何从新叮嘱大家注意安全,没想到意外却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一处近十米高的崖边巡查时,他因饥饿和劳累,脚下一滑,摔进崖下乱石堆。乡亲们急得团团转。“电送过去没有?”这是他苏醒后说的第一句话。第二天,尽管感觉到右腿胯部疼痛,何从新还是瞒着在外打工的妻子,吃上几片止疼药,又出门为村里因房屋纠纷打架的两家做调解工作。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从家到村小学,平时3分钟的路程,何从新拄着拐杖、忍着剧痛走了10多分钟,当看到全体师生安然无恙时,他欣慰地笑了,却再也站不稳,一下瘫倒在操场上。休息了一会后,他又租来摩托车,挨家挨户查看灾情,安排群众自救。地震后的那段时间,为了工作方便,吃住就在村委会,饿了就到旁边的小卖部买点方便面,累了就在几把凳子上睡一下。

    拄着拐杖解决“水、电、路”难题

    地震之后,很多在外务工的乡亲们都回到家里,准备灾后恢复重建。但通往村里的路太窄、太危险,必须要拓宽才能把材料拉进村里。何从新便召集村民开会,发动全体村民集资18万元,整修道路。

    当年腊月,在修建通往宁强县巴山镇关口村的最危险地段,上有百米把关岭、下有深渊虎狼沟,谁也不敢到悬崖上打炮眼。为了省下请人施工的费用,何从新便用葛藤系在腰间,吊在空中打风钻。凛冽的寒风刮起,把人吹得像寒风中的树叶,他就这样连续一个多月打出几百个炮眼。有一次,何从新干活时,被放炮震松的岩石突然塌方,他眼疾手快躲到巨石搭成的三角区,才躲过一劫。像这样的惊险,他已经历过许多次。

    2009年初,道路拓宽工程如期完工后,何从新又四处找项目硬化村道。工程开工时,何从新每天天不亮上工地,晚上工人散尽才回家,几乎天天只能吃上一顿囫囵饭。

    几年间,何从新拄着拐杖走乡上、奔部门,为何家村解决了祖辈一直盼望的水、电、路的难题。

    村民致富的路标

    仅有700多人的何家村,每年有半数以上人口在外务工,是远近有名的留守村。祖祖辈辈围着一亩三分地转,忙活一年,到头来还是穷得叮当响。让村民们都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成为了何从新最大的追求目标。

    2013年,何从新根据村里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发动群众栽植核桃树近2000亩,规划建成两河口乡核桃种植基地。今年,他正和广元魔芋协会协调,发展林下种魔芋、养土鸡。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何书记把我引上了发展致富的道路。”四组村民纪本华以前靠在外务工养家,2012年,他发展高山露地蔬菜10多亩,年出栏土鸡2000多只。最近正是卖鸡苗的旺季,4月21日,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一位客户,买走1000多只鸡苗,纪本华坐在家里就收入1万多元。

    在乡亲们眼里,何从新是村里发展的指路标,在家人眼里,却不是一个撑得起的顶梁柱。捉襟见肘的家里,靠妻子外出务工赚钱养家,侄子何忠平开出14万的年薪请他管理工地,却被他婉拒。

    每到亲戚朋友劝何从新去多赚点钱时,他都会说:“当干部就是一种奉献,只要能让乡亲们过得好一点,自己家里累点穷点都没啥。”

3 上一篇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