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 教育 -- 版次:[ A04 ]
一年来,市教育局以“四好四不让”精准发力,助推广元教育扶贫。贫困学子灿烂的笑脸,残疾学子自信的目光,偏远山区乡村教师幸福地坚守,诠释了——
广元教育扶贫的担当与责任
 
朝天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母剑勇记者何开红汪江婷

    4月12日,是暮春时节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了课外活动时间了,旺苍县盐河小学四年级向佳伟和他的队员们,兴高采烈地簇拥进足球场地,进行足球训练。

    10岁的小佳伟和他的12名队员,成了学校“明星”了。当佳伟被学校校长侯刚抱起在操场上转圈的时候,他才更清晰地理解“首次参加全县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获得小学组男足第八名”,击败比自己大几岁大哥哥,是多么的不容易。

    侯刚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有了青春成长的动力更有意义。”

    旺苍县盐河小学,这个有51%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偏远乡村学校,学生们是自信的,老师们是幸福的。正如11岁的学生罗晓丽说的那样“我喜欢唱歌,虽然我唱得不好,但老师们鼓励我唱歌。”晓丽最爱的歌是《感恩的心》,因为“学校的老师像父母一样爱我,我很幸福,我要怀着感恩的心成长。”

    “把教育办好,教育扶贫就扶到根上了。”市教育局局长杨松林坚定地说。杨松林是这样说的,广元教育也这样做到了。从农村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教再到农村成人教育,市教育局以“四好四不让”精准发力,助推全市教育扶贫。广元教育扶贫不仅取得教育扶贫首战告捷,还促进了全市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1日至14日,本报记者先后走访我市利州中专、昭化区卫子小学、剑阁职中、朝天区特殊教育学校等10所学校,深切感知我市各校师生惠泽于政府教育扶贫政策深深的幸福。

    困难学生:点燃美好学习的愿望,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在学校里,阳光开朗的马小艳是副班长,成绩优秀,喜欢写作、跳舞、打篮球。回到家里,细心懂事的马小艳是小大人,洗衣做饭,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马小艳一家从青川县搬迁到昭化区卫子镇新云村。由于她的妈妈丧失了劳动力,一家6人仅靠父亲一人务工养活,如今家里仍有近10万元的债务。精准扶贫中,他们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春季学期起,昭化区出台实施集“免、减、助、贷、奖五位一体”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建卡贫困户学生生活补助实现了“倍增”。为此,在昭化区卫子初级中学九二班就读的马小艳,每学期将会领到1250元的补助。

    不仅让贫困学子安心学习,还要点燃起学子美好学习的愿望。2013年寒假起,昭化区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1500余名教师变“有问题请家长”为“带着问题访家长”,实现了全区留守儿童全覆盖。教师面对面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交流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朝天区特殊教育学校内,教师王杉杉声情并茂地介绍她和另外两个老师准备的送教上门的教案。“通过挂图让小张认识眼、耳、手等身体各个部位。”

    近年来,朝天区特殊教育学校全校18名教师,每位教师每年要开展70余次送教上门,通过老师们送教上门,帮助了40名残障学生在家里接受教育,并让4名残障学生得到一定的康复,能够到特殊学校上学。

    无论是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是残疾学生,我市各校都有效落实好每一项资助政策,关爱贫困、残障学生,让他们能够接受教育,并努力帮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乡村学校:师生内心不孤独,爱上小而精美的校园

    “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学生们进步很大,对于这个学校我越来越喜爱了。”剑阁县小剑小学数学老师余垚,还清楚的记得四年前来到小剑小学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校长们一起在学校操场上拔杂草。直到晚上十一点才整理床铺,洗漱休息。

    四年来,小剑小学从一所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为全市最美典型乡村小学之一。余垚这位来自成都双流的教师,也深深地被小剑小学的发展所吸引。现如今余垚已经结婚生子,他把他的根扎在了广元教育这片热土上。

    “爱的教育,让师生共同成长,学校全面发展。”小剑小学校长武子国介绍道。这所全校80余名学生偏远乡村学校,却连续三年获市教育局表彰。小剑小学的全面发展,让师生不自觉地爱上小而精美的校园。小剑小学的发展只是我市举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不让一所校点因弱消失的一个缩影。

    投入7.41亿元,实施401个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确保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每月不低于400元。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年均按20万元保底拨付公用经费。2020年前全市评选“最美乡村学校”100所……从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到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再到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管理,我市乡村学校有坚实的后盾。

    农村教育:用知识和技能拔除“穷根”,让贫困家庭生活有“底气”

    “老师,非常感谢你们!我要不是当年有幸参加了你们的劳务扶贫培训,学得了一技之长,说不准我现在依旧还是一名饭店的普通勤杂工。”这是时隔两年多,李开明同学见到剑阁职中老师时说的第一句话。

    李开明家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庭贫困普高毕业后主动停学,选择了北上务工。但仅有一张普高毕业证,没有任何专业技术,找工作四处碰壁,李开明只得在一家小饭店当勤杂工,每天上班在十六个小时以上,除去基本开支外,节约后每月也仅余五百元,要解决家庭贫困,基本是杯水车薪。

    2013年冬天,李开明参加了剑阁职中在乡下开展劳务扶贫培训,他选择了电工短期培训。经一个多月的急训,李开明不仅掌握了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考取了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校的就业推荐,他顺利被北京宏盛鑫达机电有限公司录用。

    不到一年时间李开明已由一名普通工人提拔为安装调试组组长,工资也由原来的月薪四千涨到了近七千。

    李开明通过知识和技能,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拔除自己家庭的“穷根”。在利州中专,老师们通过专业技能,帮助村民稻田养鱼等产业发家致富。这一系列典型是我市发展农村教育,不让贫困代际传递有力见证。

    市教育局局长杨松林:让广元学子在家门口获得有质量的教育

    “不仅每个学生‘有学上’,还要让他们‘上好学’。”这是杨松林的教育扶贫路上不懈追求的源泉。他在办好教育的路途中始终求索着使人获得幸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教育道路。

    在结合广元教育扶贫实际,杨松林提出了实施教育扶贫“四好四不让”,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的方案,切实让广元学子在家门口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四好四不让”:关爱好每一个困难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落实好每一项资助政策,不让一户家庭因学致贫;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不让一所校点因弱消失;发展好农村教育,不让贫困代际传递。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