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 观点 -- 版次:[ A03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李成保

    【核心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秉承了这一思想,大会精神实质真切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大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表现在坚持执政为民的问题导向和为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体现的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作出重要指示的背景下召开的。研读大会报告,可以发现,从“一个愿景”到“两个跨越”,再到“三大发展战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大会报告的精神实质真切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以资本为中心,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但体现的是资本的强势霸权及其疯狂增值的内在逻辑,造成异化劳动的普遍存在,其结果导致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异化,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甚至是人与自身等诸多关系更大范围的持续紧张。资产阶级学者不愿正视这些问题,把理念、观念等自我意识理解成为人的本质,马克思批评说,那只是“处在某种幻想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恩格斯也认为,即便在唯物主义者培根那里,物质也只是“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而已。有鉴于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里所说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具有感性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人。他们进一步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基于此,他们进一步确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这些观点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依据。所以,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满足“现实的人”的丰富的感性需要,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阶段,这一思想都是一以贯之的。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旨归的集中概括。既然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我们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使人民从资本的逻辑和“物的依赖”双重束缚中逐步解脱出来,使人们从“资本增值的工具”真正转变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个人。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再次宣示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初心,是国家富强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意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执政为民的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他还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坚持问题导向,首先是直面问题的存在。在县区宣讲时,大家一致认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谈成绩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更为难得的是,报告谈问题也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报告中指出的“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就体现了对四川省情的正确把握。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三个不可低估”没有过时的判断也是直面问题、非常准确的。报告在谈完问题之后,接着就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治蜀兴川全局。这说明新一届四川省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从根本上抓住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执政为民的问题导向。我们党执政为民,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时刻要有问题意识,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四川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如王东明书记所说的“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历史上,小康寄托中国人的千年梦想,《诗经》里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言。如今,其实质内容早已超越前人,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这种跨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和人民的郑重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允许一个人掉队。省党代会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四大片区”。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如省党代会报告指出的,要“输血”和“造血”、物质和精神、制度安排和压实责任、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相结合,打赢脱贫攻坚第二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为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他还说:“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一根本问题。”作为执政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发展中,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以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有全面思维和系统思维。全面小康不只是经济指标,还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省党代会报告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划非常详细。正如报告中指出的,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和均等化、可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办好民生实事。这是真正意义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报告所言,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要让老人更长寿、孩子更欢乐、青年人有更多的机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党代会报告指出,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人民,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报告中指出的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一个愿景”,目的是让四川的未来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契合起来,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治蜀兴川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五大发展理念价值旨归的集中概括。省党代会报告就指出,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出新常态下四川转型发展新路子。“发展的基点在创新”。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必须用实际行动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持续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注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根本上说,“双创”的主体是大众。“发展的支撑在协调。”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我省“四大片区”贫困程度较深,要统筹不同地区、领域、行业的资源力量,让先进带动落后,让先富带动后富,关键还要调动贫困群众自身的主动性。“希望在绿色。”我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的一个美好愿景,就是要建设美丽四川,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人人享有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这是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生动实践,是巴蜀儿女的共同期盼。“空间在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的真实写照。所以,坚持开放发展,在最终意义上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目的在共享。”要鼓励人民群众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合理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系中共广元市委党校副校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