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 要闻 -- 版次:[ A02 ]
构建空间优化结构合理集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关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之产业总体布局的理解
 

    宋明强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专门研究和部署落实产业发展问题,市委书记王菲作的《专注发展定力,持续精准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发展新跨越》工作报告,审议通过的《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决定》,深刻阐述了“一核四带六链”产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内涵,为加快产业发展指明了着力方向、优先顺序和发展重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导向。

    一、充分理解提出“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的深刻意涵

    优化产业布局是加快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条件。全市“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是我市新的“经济版图”和“发展蓝图”,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

    “一核四带六链”是问题导向的“新选项”。经过建市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262.91亿元,稳步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整体实力不强、人均收入偏低,横向产业割裂、链条不完善,区域无序竞争、结构低效同质,产业竞争力弱、对经济支撑乏力,企业小散弱、产品无特色、产业无支柱等问题突出。发展不足、发展滞后,连片贫困、县域薄弱,是我市的最大市情。市场竞争的压力、转型升级的倒逼,让各行业、各区域、各界人士,深感不得不抛弃“小而全”的旧思维,树立更大领域更宽范围配置资源的新观念,渴望全市“一盘棋”“抱团”求发展。市委市政府顺应各界呼声,着眼问题导向,重新定位“一核四带六链”产业空间布局,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而做出的新选择。

    “一核四带六链”是登高望远的“新构想”。我市地处山区,自然地理复杂多变。这既是发展的制约因素,谋划利用好了,也将是机遇和优势。产业布局理当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转化资源,推动跨越。大山大水、南丘北山,资源丰富、区位独特,是我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的最大特征;国家战略叠出,振兴发展加力,交通条件优化、区位优势凸显,是我市难得的历史机遇;城镇化加速、信息化潮涌,绿色化转型、服务型消费,是我们面对的最大趋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再次勾画“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就是要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做强城镇载体、做足山水文章,开发转化优势资源,优化经济发展架构,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顺势而为、擘画未来的“新构想”。

    “一核四带六链”是主动作为的“新版图”。这个产业空间和结构布局,有思路、有抓手、有路径、有目标,是我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推进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版图”,是谋发展、做规划、推项目、聚要素的总依据。这个“新版图”,坚持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产业发展的主题主线,体现了以做大总量和提升质效为中心的目标要求,贯彻了“两化”互动、“多点多级”的战略思想,落实了全市“一盘棋”谋划、统筹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区域错位发展,同类产业集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符合经济规律、顺应发展形势、引领未来方向,必须得到一以贯之的落实。

    二、切实把握构建“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的基本内容

    加快构建“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空间覆盖四县三区,行业涉及一二三产,既让各个县区在新格局中找到新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又突出了分类指导、优势优先,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极带互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既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根本举措,又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途径。

    “一核”引领:开拓发展新空间,再造“产业广元”。城市化进程加快是一大趋势。要充分发挥城市空间集聚、规模效应、辐射引领功能,着力做强中心城区,有序推动撤县改市,夯实产业发展载体。市城区要以广元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构建三江新区核心增长极。三江新区地处嘉陵江、白龙江、青竹江交汇处,联结利州、昭化、经开三区,当着力发展4大产业集群,即: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先培育生态康养旅游集群,大力培育高端服务业集群,积极培育特色现代农业集群。开发区突出发展“工业+物流”产业,利州区优先发展“城市+服务”产业,昭化区着重开发“旅游+港口”产业。要将三江新区建设成为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区、“四化”互动发展的示范区、“康养之都”的支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源。各县区要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园区为依托,扩展城市空间,加快形成以县城为龙头、特色镇为重点、社区为基础,功能互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把城市新区建设为产业新城,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强化产业现代化支撑和新型城镇化带动,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构建重要增长极和新兴增长极。优先发展“一核”,是新定位、新使命、优先极,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发挥领头雁作用。

    “四带”展开:既突出优势优先,又补短板促平衡。沿“路”城镇化开发,构建交通干线开放合作发展带。随着交通格局的进一步完善,我市立足西成高铁、兰渝铁路、京昆高速、兰渝高速交汇形成的双“X”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彰显,发展格局将从省域内交通节点、开放腹地、区域板块的各自发力、差异发展,转向全国性交通枢纽、开放高地、区域点极带的竞相发展、协同推进。要结合中欧班列、广元港、嘉陵江黄金水道等,充分发挥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加强秦巴山区、川陕老区、川东北经济区以及市内县区之间的区域产业合作,吸引和转化本地及周边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物流仓储等产业,形成对外开放开发的优势区域。沿“江”资源化利用,构建沿江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发展带。嘉陵江、白龙江等流域是水电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富集区,也是广元猕猴桃、油橄榄等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廊。发挥嘉陵江通航河流周边资源、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新材料、新型建材、特色农业等资源型加工产业,建成若干农业综合体、旅游小镇、能源供给转化基地。沿“道”特色化运用,构建大蜀道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带。大蜀道,是大自然和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依托古金牛道、阴平古道、米仓道文化自然遗产,打造大蜀道旅游增长极,培育剑门蜀道、嘉陵江两大旅游经济带,串联剑门关、昭化古城、唐家河、米仓山、曾家山、苍溪旺苍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区,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文

    化创意、健康医疗等配套产业,建成国家全域康养旅游示范市。沿“山”生态化转型,构建秦巴山区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带。秦巴山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旺苍、青川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转型升级发展任务紧迫。要以唐家河、曾家山、米仓山为连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林牧渔业及加工业、生态康养旅游、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建立秦巴山麓绿色经济示范核心区。“四带”各有侧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通过“四带”示范带动,将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必将带动我市产业发展新跨越。

    “六链”齐飞:坚持融合错位并重,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一二三产业贯通,是当今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努力在全市形成重点抓“六链”发展,彰显产业特色,强化优势骨干产业支撑作用。立足“优食”,构建现代农业与食品医药产业链。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广元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探索发展功能农产品,围绕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道地中药材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食品饮料制造、生物医药集群,力争形成我市第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着眼“洁能”,构建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条,加大天然气、风能、地热等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发展节能环保、旅游观光、温泉康养等产业,推动清洁能源就地转化。就地“兴材”,构建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链。依托金属、建材等现有产业基础,加大新型建材、铝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培育力度,以提高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为重点,加快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推动新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提升“智造”,构建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链。依托电子机械、军工军品等现有产业基础,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强新能源电池、精密电子装备等研发制造,开拓新能源汽车、航空等领域市场,推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商服”,构建商贸物流及其配套服务产业链。要突出商贸物流引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电子商务业五大产业,围绕建设中国西部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城市新型商务集聚区等现代化商贸中心,培育规模物流产业集群,构建商贸物流及其配套服务产业链。做强“养游”,构建生态文化旅游与休闲康养产业链。就要突出全域旅游带动,争取“十三五”末全市康养旅游收入达到600个亿,“十四五”末建成千亿产业,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六链”坚持融合发展与错位发展并重,既“合并同类项”,又“相聚一家亲”。把各地的特色产业与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结合起来,避免区域同质竞争,打好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融合发展、抱团发展的“组合拳”。

    三、积极创新落实“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的推进机制

    作为经济综合部门,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以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作风,带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谋产业发展、促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盘棋”统筹协调:抓规划引领促落实。积极履行战略规划编制、评估和统筹协调的职责职能,通过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及早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落实《决定》部署,在规划调整中落实“一核四带六链”的产业布局。统筹协调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康养旅游等重点专项规划,细化产业布局重点,推动重点产业向发展核心和四大经济带集聚分布。加强向上沟通衔接,充分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和规划,在落实《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重大部署中,推动“一核四带六链”的产业布局加快形成。

    “两手抓”决战决胜:抓项目攻坚促落实。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重点任务,牵头谋划、突破性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一手抓重大项目推进。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台账,每月一检查、每季一督导,每半年观摩点评。强化项目资金政策争取。密切跟踪、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在信息消费、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上报一批与我市衔接紧密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沟通对接力度,力争把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的盘子,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一手抓重大项目谋划。围绕“三大主战场”、对接“十三五”规划,高起点、宽视野谋划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大项目、好项目。确保每年动态储备产业项目不少于350个、总投资不少于5000亿元;每年新开工产业项目不少于50个、总投资不少于500亿元。

    “三着力”对接前瞻:抓政策研究促落实。着力研究国家新战略新政策。积极对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秦巴山区脱贫攻坚、推动多点多极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所孕育的政策效应,积极融入到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着力在产业政策对接、落实和转化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实现产业、投资、项目在“一核四带六链”同频共振。着力研究新要素新支撑。着眼精准管用,紧盯国内外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创新体制机制,重点疏通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聚集通道;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服务支撑,加大引导激励,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土地、项目等各类要素资源在“一核四带六链”集中集聚。着力研究新经济新业态。抢抓产业变革新机遇,追踪经济发展新趋势,突破性发展新兴产业,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布局,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经济在“一核四带六链”开花结果。

    “四强化”创新机制:抓工作推进促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发展、旅游、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等四个推进小组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机构。强化智库建设。成立产业研究院并组建产业发展专家咨询组,选择五大新型工业板块、五大生态康养旅游板块、五大现代服务业板块、六大现代农业板块,分业组建产业发展咨询机构,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趋势研判、结构调整、布局优化、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强化统计监测。建立重点产业发展统计分析评价机制,科学分析重点产业的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工作体系,建立季度报表和统计分析制度,构建适应重点产业发展的年度监测评价体系。强化评价考核。完善重点产业发展考核机制,把重点产业发展纳入对县区和部门的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考核办法。

    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市兴我荣”的责任感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积极推动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推动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重大部署落地见效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