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 专题 -- 版次:[ A04 ]
剑门蜀道“连”花香
——剑阁县武连镇脱贫攻坚纪实
 
村级阵地新面貌
通村水泥路

    这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上晋、魏、隋、唐、宋五代时曾设为郡县。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的觉苑寺中外闻名,寺内的佛传壁画堪称蜀道明珠、国之瑰宝。

    这是一座传奇之镇。过去,古镇因五朵莲花盛开得名;如今,在觉苑寺外的台地上建起了莲花广场,风格古朴的台榭亭阁和文化塑像相映成趣。

    这是一座旅游名镇。她位于剑门蜀道旅游线上,坐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觉苑寺,北抵剑门关,南临七曲山大庙,西靠江油窦团山。这里森林资源丰富,苍松翠柏,浓荫掩映,风景秀丽。新桥“大蒜鲢鱼”、“烧鸡公”更是享誉川内外的美味佳肴。

    这是一座充满希望的集镇。她是四川省首批100个试点小集镇之一,是剑阁县“一城八镇”之一,又是全市有名的油料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面对未来,武连镇将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全城布局,统筹发展,全力建成文旅小镇,规划建成“中国西部水镇”。

    武连镇辖11个村、1个社区,5299户、13217人,农业人口11452人,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80亩,林地面积64842亩,水库6座,塘堰641口,通村水泥路86.1公里。2016年底,该镇有三个贫困村,分别是四合村、计划村、兴隆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2户2086人,2014年脱贫91户286人,2015年脱贫110户349人,2016年脱贫93户271人,2017年脱贫127户338人。四合村于2017年底实现退出贫困村目标。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武连镇立足实际,创新思维,迎难而上,奋力作为,引人注目,成为剑门蜀道上一朵飘香的“连”花。

    强基础着力改变村容村貌

    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武连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筑牢脱贫攻坚基底,群众最需要才是最精准,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必须从基础设施扶贫抓起。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武连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路、水、电、产业、住房、增收等问题,基本实现了行政村、组通水泥路、安全饮水、综合服务中心、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动力电、宽带网络“七个全覆盖”。

    在基础项目建设中,实行领导挂联责任制,包干从立项到审计全过程监管,终身负责,签订脱贫攻坚工作纪律誓言书,定期不定期通报考核挂联情况。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明确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提出“有事找党委书记”的工作安排,公布了主要领导的电话号码,促使问题的快速解决,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四合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3户、D级危旧房改造6户、整治山坪塘14口、新建村卫生室1个、完善村文化室1个、新建维修广播网络21处、新建组硬化水泥路6.79公里、硬化院坝845平方米、硬化入户路850米、建集中供水站2处、分散供水55户、农网改造升级16.33公里、完善提升村级活动阵地1个均基本完工。同时,他们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村道路沿线、农户房前屋后、公共场所进行全方位治理。开展卫生环境大检查大评比,评出卫生户、比较卫生户、最不卫生户三个等次,倒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整村脱贫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建设合格一户方可进入下一户,15支队伍互相比进度比质量,全村95户房屋改造已全面结束。把产业培育、庭院经济建设与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尽量兼顾各方诉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武连镇的做法告诉人们,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贫困地区老百姓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发展产业支撑壮大实力

    产业扶贫是为贫困地区“造血”的有效方式,它是现阶段脱贫攻坚战中的“主武器”。武连镇根据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培育“龙头”企业,让贫困农户获得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计划村以传统种养殖业为基础,庭院经济以杂柑套种蔬菜、芍药为主。种植业有烤烟130亩,生姜40亩,杂柑300亩,粮油2000亩,并以觉苑寺为中心,剑门蜀道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筹划种植兼具观赏性和收益性的油菜1000余亩,筹划发展以乡村农家乐为主体的果蔬采摘园50亩。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的模式流转土地300亩发展特色种植业芍药和雷竹有序推进中。养殖业以土鸡、生猪为主,山羊、肉牛为辅,年出栏土鸡4000只,年出栏生猪1200余头,已成立中药材种植和生猪两家专业合作社。有92户贫困户评级授信,有23户获得扶贫小额贷款,贷款额97.5万元。

    四合村围绕全域旅游,2017年秋冬在108国道沿线、园区、脱贫村打造千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带配套果蔬。积极抓实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四合村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转正常,建生猪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年出栏300头生猪养殖场,年租赁收入8200元,对整治的14口山坪塘对外承包收入1450元,年人均收入达18.3元。巩固生姜专业合作,结合实际,产业规划“一带、两组团、多点”布局:沿村道周边发展生姜350亩、青脆李200亩;二组生姜产业文化园、四组微田园综合体;统筹兼顾、注意面上平衡,实现户户有庭院。

    在产业扶贫中,也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的典型。计划村六组村民杨万祝,常年在外务工。2015年,他决定回乡发展,为建设家乡做贡献。他经过市场了解,发展柚子产业30亩。为了做好柚子产业,他一面积极学习果树种植技术,一面筹办武连农村合作社,为明年的销售做准备。他表示,把柚子产业发展好了,可以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四合村支部书记肖国金做生姜生意多年,有销售渠道和种植经验,特别是他提出的冷水泡田的轮作方法,效果很好。他带动邻镇村民徐绍双发展生姜种植,今年每亩收入6000元。

    水泉村2组贫困户付丽华生育二孩时,剖腹产并发真菌性肺炎,小儿心肌缺血等症入院治疗,共花去医药费用4万余元,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面对困难,付丽华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她与武连中心卫生院帮扶人员一道,认真规划,2015年,转包土地40余亩,种植油菜12亩,小麦20余亩,生姜1亩,玉米近20亩,当年利用所产粮食养殖出栏生猪20头,土鸡100余只,年底纯收入5800余元,率先脱贫。脱贫后,为了不返贫,2016年1月,付丽华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修建羊圈10平方米,当年填槽60余头,山羊自繁自养,到2016年底,圈存达到120余头,加之种植收入,2016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付丽华脱贫致富后,不忘党恩,不忘乡邻,积极回馈社会。水泉村近几年项目少,无资金投入,水利设施极其落后,很多山坪塘无法正常使用。付丽华通过村组协调,召集2组两口山坪塘所有受益农户商定,由她出资整治,保证大家生产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利用剩余水资源搞水产养殖。群众积极支持,现已投资2万元对其中一口山坪塘进行整治中,计划再投资2万元左右对第二口山坪塘进行整治。当有人问及“你出钱整治山坪塘,大家用水,你不觉得吃亏吗”?付丽华坦然地说:“我们家靠党的政策脱贫致富,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

    新思路“一村带一村”共谋发展

    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武连镇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成效,创出工作特色。他们在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易地搬迁集中建房工作中,创新实施“一村带一村”的发展模式,在不动用脱贫村专项资金的情况下,统筹规划,推动紧靠脱贫村和非脱贫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武连镇针对脱贫攻坚时期贫困村扶贫项目投入多、非贫困村停滞不前的矛盾,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组织牵头、互帮互助”的原则,在全镇大力开展“一村带一村”活动。2017年脱贫村四合村帮带周边非贫困村庙岭村,实现共同发展。

    四合村与庙岭村产业相似,都是以生姜为主导产业的村,结对后四合村向庙岭村免费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指导农民种植优质生姜100余亩,促进农民增收50余万元。四合村和庙岭村地域相近,有着共同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四合村脱贫攻坚时期,统筹国家扶贫政策投资,共同建设村组硬化水泥路11.4公里,整治山坪塘15口,农村电网改造20公里。

    为适应扶贫攻坚工作的需要,方便群众办事,降低群众上访率,武连镇还创出另一个工作特色:建立和完善两个“中心”——社会管理中心、便民一体化服务中心。

    中心建立后,真心实意为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受到广泛好评。庙岭村一组60多岁的低保户刘明杰,几年前上山砍柴,不小心摔成重伤导致瘫痪在床,他没结过婚,独人一个,又无钱看病,兄弟姐妹也拿不出钱来。刘明杰来到镇服务中心,请求帮忙解决困难。工作人员耐心给他讲解有关政策,并积极想办法解决其实际困难。通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多方努力,不仅为他解决了治疗费用,还对后期的护理费予以一定的补助。

    新成效积极打造软硬环境

    2017年以来,武连镇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打造武连综合治理软硬环境,构筑安全保障,确保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调整充实了武连镇社会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综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统一安排部署,采取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当前工作的制度。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年初与12个村(社)及23个场镇单位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整个综治工作真正做到了责任到村、到部门、到人;形成了有领导、有机构、有分管领导经常抓,有办事机构专门落实,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局面;以及以领导责任制为主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责任制体系,并做到了定期研究,及时研判。

    多措并举,全民参与。2017年7月,成立了武连镇社会综合治理中心,中心设立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处、领导接访室,全镇社会治理网格化(雪亮工程)监控平台管理室和群众大调解中心,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信访稳定社会综合治理三级防控网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及时化解矛盾。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武连镇社会综合治理民情直报制度,通过民情直报制度与群众架起了民情直通车,社会风气明显改变。村村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微信群,由支部书记担任群主,做到时时与外出人员交流、信息沟通,让外出务工人员随时可以对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切实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工作的不了解和对干部工作的误解。

    群防群治,成效明显。通过三级网络防控实施后,全镇共排查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24件。其中通过一级化解7件,二级化解13件,三级化解4件,化解率100%。通过分片网格、板块布阵、包案负责的有效形式,实现了零进京零到省零越级上访的“三零”目标。通过全民参与,群防群治,全镇在各村、各场镇单位成立义务治安巡逻队20个、200余人,在全镇范围内分片区于夜间和赶场天进行治安义务巡逻,确保了全镇社会治安稳定,全镇全年无一例重大治安案件的发生。通过认真落实社会风险评估制度,责任到人,分管负责,确保了全年无重大责任性事故发生。

    东风吹来满园春,蜀道“连”花分外香。党的十九大为武连镇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为武连镇增添了强劲动力。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武连镇党委书记左文兴满怀信心地说:“脱贫攻坚,武连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把人生的价值、工作的重心、基层的担待、为民的情怀,都包涵在脱贫攻坚这一阶段性历史使命中了,目标只有一个,群众满意!进入新时代,武连人将谋势而动,奋发有为,在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再创新业绩,再谱新篇章。”

    (记者卢博昝金容)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