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 观点 -- 版次:[ A03 ]
贫困县区做好安居扶贫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以昭化区为例
 

    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多维度推进,广大乡村正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安居扶贫又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安居扶贫工作的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工程的实际推进。现以昭化区为例,分析当前安居扶贫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西部贫困县区安居扶贫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关键词 主要问题

    农户建房资金短缺。目前,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标准最高不超过2万元/户,农户建房资金压力巨大。以昭化区为例,新建农房主体按120㎡/户、800元/㎡计算,建房成本约9.6万元/户,还不包括房屋简装、水电配套、院坝平整等费用,要达到入住条件至少投入在12.6万元以上,若无地方专门补助,每户贫困户的建房资金缺口至少在10万元左右。2017年,昭化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过万元,相当于普通三口之家4年的纯收入,加之农民收入不稳定,无论是建卡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建房,都面临“想建要欠债,不建错过政策”的两难局面。

    县区财政支出压力大。贫困县区土坯房存量普遍较大,按照《四川省“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实施方案》,要在2022年前完成农村土坯房的改造整治,必须依靠财政资金撬动。

    建房标准受局限。在建房的过程中,为控制农户建房成本,避免“贪大求洋”等情况,对易地搬迁建房按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5㎡,其他农户建房一般按占地面积不超过120㎡、建筑面积不超过240㎡、层高不超过2层的标准执行。但是,对生产用房未明确建设标准或具体操作办法,农户新建房后面临生产生活设施无处存放、家畜家禽无处圈养、农时季节粮食无处晾晒等“三无”问题。

    保护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大步迈进,导致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风貌的民居被“一刀切”拆除新建,保护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迫在眉睫。

    分散建房基础配套成本高。对于分散建房的农户,配套水、电、路等基本设施,成本较高,特别是偏远一些的农户,基础配套成本达到建房成本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建房力量薄弱。农村普遍存在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农村劳动力缺乏。

    关键词 探索路径

    昭化区属全省贫困县区和秦巴连片开发重点县区,2014年有建卡贫困村63个、建卡贫困人口8855户29846人,贫困发生率14.17%,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基础薄弱,该区始终坚持把安居扶贫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先后打响“建新拆旧·产业发展”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会战、冬季攻坚,全域聚焦改造、新建、拆旧、奖补、宜居、发展“六大行动”,探索走出安居扶贫昭化模式。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区土坯房存量由41562户减少至2017年底9946户,占比由68.7%降至16.4%。截至2018年6月底,存量已不足1000户,安居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聚焦“改造”,注重两个结合。分散户坚持“宜改则改”。在室内,围绕“六改”(改水、电、厨、厕、圈、卧室)合理规划功能区域。在室外,突出“踢脚线、白墙面、脊座白、瓦灰色”的川北民居风貌,围绕“六建”(建微田园、入户路、沼气池、阴阳沟、生态垃圾箱、院坝)统一打造外观风貌。传统村落坚持“连片保护”。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850万元,保护修缮柏林沟镇向阳村和昭化镇城关村国家级传统村落。对全区21个传统村落,落实乡镇、村属地保护责任,进行挂牌保护,逐一确定1名有名望的党员干部进行看护、监管,目前,累计修缮加固传统老院子566个。

    聚焦“新建”,抓牢三个关键。抓牢建房标准。按贫困户新建人均不超过25㎡、户均不超过125㎡,非贫困户人均不超过30㎡、户均不超过240㎡的标准进行建设,同时聚居点内建辅房或生产用房的,实行连排连建。抓牢建房方式。劳动力充足的,可自行参与并聘请有资质的工匠押证施工,降低成本。对无劳动力或外出务工的,可由村委会聘请施工队按标准委托代建。抓牢质量监管。分5个片区派驻监理人员蹲点督导农房建设,形成了“村建员+监理员+建筑工匠+农户”的质量安全监督格局,实现农房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标准四同步。

    聚焦“拆旧”,传导两个压力。压实乡镇部门责任。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区级各联挂部门签订建新拆旧军令状,锁定“2018年6月底前危旧土坯房全面拆除、建卡贫困户住房全面建成”目标。压实党员干部责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督导县级领导,分管领导带头督导科级领导,部门、乡镇主要领导督导本单位党员干部,实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截至目前,党员干部带头拆除土坯房3000余户。2018年以来,全区拆除危旧土坯房16458户。

    聚焦“奖补”,创新三项政策。新建奖补高”。新建农房的,易地搬迁建卡贫困户按省市统一标准2.5万元/人执行补助政策;同时,区本级筹集资金,对非易地搬迁建卡贫困户按照2万元/人、非建卡贫困户按照2万元/户进行奖补。改造奖补“活”。对结构安全的土坯房,按照非建卡贫困户2万元/户、建卡贫困户2万元/户+1万元×N人给予改造补助。拆旧惠及“广”。率先推行非农业户拆除土坯房奖补细则,每户拆旧给予2万元奖补。农业户拆除土坯房,暂不新建的,保留宅基地,每户奖励1万元。

    聚焦“宜居”,实施三大工程。实施垃圾分类转运工程。生活垃圾按照可堆肥还田与不可堆肥还田分类,加快建设“村社乡镇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每个村社落实1名保洁员,所有乡镇均建立垃圾中转站,确保垃圾有序转移至市级集中处理。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在重点集镇和中心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16个,大型聚居点、人口集中区域设置污水处理站点37个,保证乡村污水治理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实施厕所革命工程。全域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聚焦“发展”,做好四个结合。坚持主导产业与因户施策相结合,按照一村一主导的思路,针对不同类别农户,通过户均8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和产业扶持基金、特色产业园建设资金和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3”的产业扶持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围绕村主导产业选择户办产业。坚持大园区与户办产业相结合,采取“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镇产业示范园、“村集体+专合社+农户”建村特色园、农户自主建户办产业小庭园“四园”联动方式,将村特色产业园串进乡镇示范园,户办小庭园串进村特色园,推行订单、代种代养、土地托管等合作模式,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坚持长短产业结合,推行立体种植、稻渔综合种养、种养循环等绿色发展模式,全区新建种养循环基地1.5万亩,果——菜、林——药等立体种植基地3.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万亩。坚持农产品基地与工旅融合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累计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近百家,上线农产品20多种,新建休闲农业园区2个、休闲农庄5个。

    关键词 思考建议

    提高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建卡贫困户建房补助标准,加大对西部贫困县区建房贴息的补助力度,缓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压力。同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全域推进农村居住条件改善,需制定出台对非贫困户改建土坯房的奖补政策。

    预留扩建空间。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新建房屋时,适当预留扩建空间,满足今后家庭成员增加和奔康对居住条件的更高需求。同时,根据农村实际,出台生产用房建设的相关标准或实施办法,解决农户新建房“三无”问题。

    实施分类保护政策。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各区域传统民居特色,科学划定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区域,各区域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A级景区、国省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分片区对传统民居、村落进行挂牌保护和修葺,从而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双重目的。

    鼓励适度聚居。研究出台导向更加明确的项目倾斜和奖补政策,对自愿到聚居点建房的农户给予更多支持。同时,按照聚居点大小分类给予一定的基础配套项目支持,合理引导“散居户”向新村聚居点、农业园区等地集中。

    建立农房建设专项基金。探索建立全省农房建设专项基金,或者建立省市区按比例分担的专项基金,通过贴息等金融手段重点支持贫困县区土坯房和危旧房改建。

    (昭化区规划建设和住房局王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