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朝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09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 朝天 -- 版次:[ A04 ]
不忘初心无怨无悔
——驻村第一书记方思森背后的故事
 

    陈世清

    1月20日,大寒,朝天区朱家村宽阔的村道上,一名男子拄着双拐,用一只脚奋力向前移动。看他全力以赴的样子,像是急着回家团年的游子。

    “小方,你脚伤了这么久,咋不好好休息,整天还在村里跑啥?现在大家都脱贫了,你还有啥不放心的?”看到男子走近,在地里扯白菜的大妈出声询问,语气里有些责备。

    “姨,你放心嘛,我的脚莫得问题,我已经给它放假了,你看我都没用它走路,也算是让它休息,哈哈……”拄拐的男子名叫方思森,是朝天区安监局派驻朱家村的第一书记。这已经是他拖着伤腿在村里奔走的第13天了。

    “我多忙一天,贫困户就少穷一天”“有的人把到村里当第一书记看成苦差事,觉得群众工作不好做,但我生长在农村,到村里开展工作反而让我觉得很熟悉。”方思森说,虽然自己不是朱家村人,但乡亲们的淳朴和热情是相同的。

    因为熟悉农村情况,方思森一到朱家村就迅速进入了角色,白天带着村干部和区安监局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为贫困户“把脉问诊”找穷根,晚上则忙着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为贫困户“对症下药”治穷病。那段时间,他几乎把家搬到了村委会办公室,夜以继日的加班,让他迅速掌握了朱家村所有农户的情况,无论是家庭结构、收入来源,还是贫困程度、致贫原因,他都一清二楚,甚至连大部分贫困户的身份证号码都背了下来。

    走访中,方思森告诉笔者,“我生长在农村,也上过大学,既清楚农村的落后,也看过城市的繁华,如何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来朱家村当第一书记,让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搞帮扶工作,要把扶贫扶志(智)拧成一根绳”

    方思森口中“答案”,其实就是近年来朱家村脱贫奔康走出的路子。

    “帮扶之初,朱家村面临着基础设施差、致富门路窄、文化氛围浅的困境,只要能破解这些困境,朱家村就能脱贫奔康。”方思森介绍,为了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他与村两委发动群众想办法,同时多方寻求帮助,最终确立了“基建托底、产业支撑、文化充实”的脱贫奔康工作思路。

    “今天的结果证明,这条路是走对了,我们朱家村只用4年的时间就甩掉了戴了几十年的穷帽子。”说到这里,方思森情绪明显激动,各项建设如数家珍:硬化村道17.6公里,建设了核桃产业发展示范带环线公路,完成危旧房改造34户、异地搬迁4户、改厨改厕90余户,实现了电网、供水、4G网络全覆盖,建成了村卫生室、文化室、群众活动中心。

    他还介绍,按照“村有主导产业、组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朱家村在帮扶单位的协助下引进了200余万元项目资金,建成了11.3公里核桃产业带、核桃产业园、藤椒产业园、九寨沟脆李园,形成了“一带三园全域覆盖”的产业扶贫格局。此外,还积极培育和罗银全一样的产业大户十余户,形成了黄羊、生猪、土鸡养殖和食用菌种植等多元化的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仅2018年,朱家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项目就增收近20万元,有了产业支撑,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脱贫自然更有底气、更有出路、更有盼头。

    “在我任期内,要让朱家村老乡过上幸福生活”

    “老哥,春节快乐哦,年货都备齐了吧?羊又下崽了吗?”来到罗银全家,方思森边寒暄边走向羊圈方向。

    “都备齐了。你脚不好,咋又来了呢?”罗银全笑着,几步追了上去。2014年,罗银全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方思森和结对帮扶干部结合他家实际情况,量身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协调产业发展资金。从最初的10只羊,发展至现在近百只羊,去年就收入了4万多元。

    2017年,朱家村已经全面脱贫,但入户走访仍然是方思森的常态工作。他坦言:“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来这里工作的责任和初衷。现在我们正在拟定朱家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带领乡亲们尽快走上奔康大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