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昭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 昭化 -- 版次:[ A03 ]
誓让“劣田”变“银行”
——记广元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徐国刚
 

    李建生

    广元市第七届科技拔尖人才;广元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项渔业科技项目分获广元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省渔政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农业系统先进个人……

    集以上众多荣誉光环于一身的,就是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水产渔政局局长徐国刚。

    因地制宜,困境之中觅生机

    昭化区地处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地区,属全省88个贫困县区之一,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有时候也成了阻碍农业发展的拦路虎。

    今年刚过50的徐国刚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水库管理员到水产渔政站再到水产渔政局,始终与水结缘。经过多年的基层工作调研,徐国刚发现,昭化区有大量的下湿田、低洼田,稻田排水性差、长年潮湿,多年来只能种植一季水稻,无法种植小麦、油菜和经济作物,水稻亩产量一直徘徊在800-900斤之间,收入徘徊在千元左右,除去种植成本,病虫害,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致使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弱、病、妇,无法发展其他产业,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因产业发展滞后致贫,严重制约了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有序推进。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徐国刚在多次深入村社与农户座谈、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敏锐地意识到山区湿度大的下湿田、低洼田良好的保水性具有发展稻渔种养、实现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的优势和潜力。

    “稻渔种养日常管理方便、劳动强度小,能为留下的老、弱、病、妇人员提供充分利用稻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就地务工的机会。”徐国刚说道。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破瓶颈

    有了理论基础和前期充分的调研,徐国刚开始了实地探索。

    2016年的早春三月,寒气逼人,为了能按时投放鱼苗栽插水稻,徐国刚天天吃住在农家,每天天刚蒙蒙亮便顶着风霜在晋贤乡熨斗村、王家镇红庙村、更新村几个实验基地来回跑,指导开挖沟渠、筑田坝、安装防护网、蓄水……

    但辛苦一年下来通过核算,农户收益却很不理想。

    “单尾鱼的重量偏低,主要是投喂麸皮等食料品质不高,投放量少,白鹤等野生动物捕食鱼苗严重,养鱼不能投放化肥导致水稻产量不增反降……”年终总结会上,徐国刚与参与实验农户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根源。

    2017年,徐国刚进一步改进了实验田标准,并在磨滩镇建立了实验区。加宽加深养鱼沟渠,防止鱼苗损失。提高食料品质,增加投喂次数,解决鱼产量问题,投入有机肥解决稻谷产量问题……

    “每天要喂鱼两三次,太麻烦了,食料、有机肥还要花钱买,本来种田就是亏本买卖,这样子还能赚钱?我才不信哦。”参与实验的磨滩镇农户赵永桂道出了大家的顾虑。

    为了拿到精准的试验数据,打消群众的担忧,徐国刚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做着参与实验农户的思想工作。经过又一年的辛勤付出和全心投入,徐国刚的稻渔综合种养终于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亩产900斤优质稻,200斤生态鱼,产出的优质稻谷单斤售价平均达到2元,比传统稻谷价格提高56%。

    天道酬勤,科学严谨结硕果

    经过三年来不断实验与改进,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潜心钻研和苦苦思考,徐国刚的辛勤付出终于结出了硕果。

    集成创新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关键技术。在国内率先成功探索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新路径;在国内首次公开发布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新规范;在国内率先提出田内生态种养结合、田内种养与田外苗种培育结合的“两个结合”的稻渔种养发展新模式,解决了山区稻田分散苗种下田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创新“农技人员+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模式,推动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

    这些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为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指出了新路径,也激励着徐国刚在科研的道路跳起摸高继续前行。

    目前,徐国刚的科学技术全市推广,全市利用下湿田、低洼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5万余亩,亩均稻渔综合收益达3400元,较原来增收165%,成功现实“劣质稻田变优质、单季收益超两季”,昔日的劣质稻田成为了贫困群众的“小银行”。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