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 卫生健康 -- 版次:[ A02 ]
“医疗卫生”实现新跨越“健康广元”谱写新篇章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篇新闻展现辉煌”系列活动,通过《广元日报》等主流媒体,全面展现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展现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党的建设、机构建设、能力建设中以及医药卫生改革、医疗服务改善、医疗水平提升、智慧医院建设、惠民医疗和健康扶贫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巨大成果,激励和动员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梁译

    70年前,广元医疗卫生事业一穷二白,群众就医大多靠个人诊所,“小病拖、大病磨、请不到医生请巫婆”是当时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群众看病就医的真实写照。

    1950年1月,当时的广元县仅靠接收从县城召集起来的几个医师,在几间破败低矮的瓦房中,走上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历程,用简陋的家当撑起一方医疗事业前行。

    70年筚路蓝缕。

    卫生基础设施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差到好、从单一到完备齐全。

    70年栉风沐雨。

    医疗体系从城市延伸到乡村,全市医疗机构建成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四级网络,由“三医联动”升级为“分级诊疗”。

    医生队伍由当初的“赤脚医生”上升到“三级专家、二级专家”。

    就医环境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脱胎换骨到花园式、宾馆式大型现代化医院。

    70年沧桑巨变。

    医疗设备由当初简陋的“听诊器、体温表”,更新换代到CT、1.5T磁共振、高兼容智能数字血管造影机、体外循环机、医用直线加速器、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奥林巴斯290支气管镜、飞秒激光与MEL-80准分子激光工作站、心理CT……

    就医体验由“排队挂号、排队缴费”到数字化医院,患者看病实现“智慧医疗、网上预约、一卡通就医”;市、县、乡、村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全面开展。

    医疗能力向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手段等医疗领域渗透,以微创、个体化为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70年华丽转身。

    人民群众不再“小病拖、大病扛”,医疗保障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全市7个县区100%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广元市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医养结合”、康养产业跨入全国领先行列。

    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全市妇女儿童享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持续6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持续15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无偿献血实现“两个自愿”100%,年献血量超过12吨,连续10年血液安全“0”事故,市城区两个献血屋投入运行,连续被表彰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全市急性传染病总体发病持续保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无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无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9%以上;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86岁。

    70年砥砺前行。

    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全市30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推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精细化管理,三级公立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公立医院人员实行员额备案管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政策不断完善。

    全市三级医院全部参加医联体建设,构建了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三大市级“医疗服务协作区”、医疗服务联合体和三个诊疗中心,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得到完善。

    健康扶贫精准发力,我市建立的贫困患者绿色救助通道,创新推进的健康细胞建设,为全省、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有益经验。健康扶贫行动让22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重获健康,走上脱贫奔康路。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完善

    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大变化,一年一步跨越。

    穿越岁月沧桑,迎来雨后彩虹。

    我市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

    至2018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57家。其中,医院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3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6家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拥有公立医院31家,民营医院49家;有综合医院53家,中医医院11家,专科医院15家。建成三级医院11家(三甲6家、三乙5家),二级医院38家,一级医院11家。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家,卫生监督机构8家,妇幼保健机构7家,紧急救援中心1家,采供血机构1家,专科疾病防治院1家。

    截至2018年底,全市实际开放床位22091张,其中,医院1589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84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12张。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7家乡镇卫生院,2498家村卫生室,637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0多家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成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77个,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二级乙等医院7家,全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省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社区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69%,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年度脱贫村达标率100%,为推进分级诊疗和群众就近就医夯实了基础。

    ■医疗卫生队伍不断壮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赤脚医生”一度是守护山区群众健康的主力军。

    随着广元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针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实际,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多渠道引进卫生人才,夯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助力卫生健康改革发展。

    截至2018年底,全市医疗卫生人员达2438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173人,执业(助理)医师6343人,注册护士7696人,全科医师489人,在岗乡村医生3100余人,药剂人员835人,检验人员706人。

    目前,全市有正高职称266人(其中二级主任医师1人、三级主任医师26人)、副高职称1258人,国家级名老中医、省十大名中医1人、省名中医11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6人、市级1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10人、市级66人,市科技拔尖人才45人、市政府掌握的高层次人才25人。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国家级名医传承工作室1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4个、市级重点专科42个,建成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2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44个、县级质量控制小组68个。市中心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医医院分别被确定为川北区域医疗中心、川东北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和全省八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全市“以药补医”机制全面破除,分级诊疗制度全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网上采购、货款集中支付达到“四个100%”。全市共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240个,签约156.01万人,签约率59.21%。

    2013年10月1日起,全市14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至2015年底,8家市级公立医院相继取消药品加成;全市于2014年7月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4年,我市被列为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全省首批试点城市,2015年5月被列为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目前,市、县30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将全市划分为三大“医疗服务协作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全市建立了以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制度框架的“三横三纵”医保体系,实现了城乡人口全覆盖。

    ■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全新启航

    市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以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吹响提质增速、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加快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

    市中心医院从川大华西医院成功引进心脏外科专家团队,与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等12个专业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其中神经外科、血液科建立了紧密型专科医联体,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共建了国家级创伤中心。

    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合作,建立了心血管病中心、妇产科微创中心;与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专家团队合作,建立了神经外科专科联盟和“院士工作站”,启动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建设。

    市中医医院与北京西苑医院合作,建立“史大卓工作室”;与四川中医药科学院合作,成立了“四川中医药科学院广元分院”。

    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组建了“眼科专科联盟”。

    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协作,并加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盟,加快全市及川东北地区精神医学发展。

    市妇幼保健院与川大华西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合作,组建“妇产和新生儿专科联盟”等。

    市疾控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邱星辉担任首席专家,指导全市病媒生物监测与防治科研,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组建了研究生实践基地,搭建人才培养与引进通道。

    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市大型医院“高、精、尖、优”发展工程、县级医院“服务主责”提升工程、基层卫生“健康守门”履职工程全面启动,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卫生健康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维护群众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事关公共安全、社会稳定。

    全市建成二级疾控机构3家,市疾控中心建成三级疾控机构。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慢性病、精神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点疾病综合防治机制得到健全,疫病预防控制能力持续提升,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无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9%,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97.17%,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80%,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85%,抗病毒治疗成功率90.96%。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84.81%、81.2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9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4.62%,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等项目全面实施。

    ■妇幼保健项目实现全覆盖

    建成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6家,市妇幼保健院建成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成为全省第5个实现妇幼保健院100%达“二乙”以上的市州。

    “两纲”28项卫生健康监测指标全部提前达标,创造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持续6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持续15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记录。

    全市全面推行妊娠风险防范、危急重症救治、质量安全提升、专科能力建设、便民优质服务等母婴安全5大行动;已建成以2个市级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为龙头,11个县(区)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为网络的救治体系。

    目前,全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产儿科救治网络日臻完善,市妇幼保健院已建成“四川省产前筛查机构”、四川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初步建成全市首家产前诊断机构。全市首批23家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获得许可,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不断加强,母婴保健技术、系统健康管理更加规范。预防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健康安全、系统健康管理等综合能力跨入省内前列,初步实现了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全面涵盖。

    市、县、乡、村四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健全。至2017年底,旺苍县、昭化区、朝天区建成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剑阁县、苍溪县建成国家级示范县,覆盖率居全省第一。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7个县区100%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2015年,广元市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2017年荣获全省“十二五”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元分院正式挂牌成立。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成立了“广元市中医医疗联合体”,该院针灸科建成为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剑阁县中医医院、苍溪县中医医院已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青川县中医医院、利州区中医医院、旺苍县中医医院已建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市23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80%以上村卫生室能开展7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2018年,我市实施中医医疗机构市级“高精尖优和特色发挥”发展、县级“服务主责”提升、乡镇“健康守门”履职三大工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成果不断巩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量持续保持在50%以上。苍溪县中医医院、剑阁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成特色医药园区3个,广元经开区盘龙医药工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成,新中方制药、亿明药业等13家企业入驻。

    ■康养服务业方兴未艾

    2003年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工作。2014年编制出台《广元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市”。我市探索医养结合的经验、成效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2018年,成立了广元市健康养生产业协会,成功举办“2018年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与台湾长庚医疗集团联合举办“台湾医养结合发展模式论坛”。

    目前,全市推出康养重点项目27个,在建项目11个,总投资达62.8亿元,其中,四川广元康养示范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2901亩,估算投资达40亿元。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13家,开设医养床位3551张,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0%开设老年病科。

    ■健康扶贫精准发力成效显著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市深入推进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帮扶、卫生人才培植、分级诊疗、生育关怀等健康扶贫“七大行动”,创新实施“四大工程”(家门口诊疗、医疗政策兜底、劳动力恢复、结对帮扶),“三集中(资金、办公、监管)、三个一站式”模式,创新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和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探索建立了贫困患者县域外、临界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健康扶贫各项指标要求全面完成。

    全市摘帽县、退出村医疗机构达标创建等达到指标要求,贫困村村医配备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

    我市建立的贫困患者绿色救助通道,创新推进的健康细胞建设,为全省、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有益经验。

    健康扶贫工作做法和成效,特别是昭化区健康扶贫经验成效,累计被《人民日报》报道3次、中央电视台报道4次。昭化区被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健康扶贫示范县(全国45个、全省3个),苍溪县被省卫健委授予省级健康扶贫示范县,工作经验在全省大会交流,获得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肯定。我市健康扶贫经验在2019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交流。

    从举步维艰到昂首前行,从缺医少药到全民健康,

    广元卫生健康事业跨入新时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新使命、新征程、新机遇;新挑战、新担当、新作为。

    站在新的起点,广元卫生健康事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坚守岗位,开拓创新、善作善成,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川东北区域卫生健康工作协同协调发展,努力开创广元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