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 A3 -- 版次:[ A02 ]
大医精诚铸名院 初心不改竞风流
——市第一人民医院 53年砥砺奋进跨越发展掠影
 
2011年竣工的外科大楼
2014年竣工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即将投入使用的内科住院楼智慧病房(效果图)
产科、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三胞胎低体重早产儿
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人全部治愈
优美的医院环境优美的医院环境

    2006年投入使用的新院区

    80年代初广元410医院门诊部

    70年代医院开诊全貌鸟瞰

    60年代建设的内科住院部

    神经疾病诊治中心启动

    妇产科微创中心启动

    承办四川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术年会

    心血管中心启动

    引子:“自从有了远程诊疗系统,村民对着电视屏幕,就能找到市上专家看病,同时也帮我解决了不少难题……”在剑阁县柏垭乡井泉村卫生室内,村医郭党生遇到一个腹胀病人找不到病因,他打开远程诊疗系统,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的专家连上线,诊断、处方全部都由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搞定,相比以前看病,动辄车马劳顿耗钱费时,郭党生和村民们无不感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便捷。

    通过实施“健康广元”和“智慧广元”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三甲综合医院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面向市内的县、乡、村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咨询、远程医学教育、远程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开设免费远程门诊,每天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负责远程接诊,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在线指导、答疑释惑,使偏远地区患者轻松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山区患者“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愿望变成现实。

    张洁蓉本报记者梁译

    井泉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市上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7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也是市第一人民医院致力于“川陕甘结合部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为城乡群众提供“家门口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见证。

    有着53年光辉历史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广元及省内外久负盛名,她因保障“三线建设”而诞生,因服务地方民生而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肩负着相同的使命。

    笃行担当镌写光辉历程

    从“三线建设”走向改革开放,从艰难困苦走向国富民强,市第一人民医院初心不改,步履铿锵,且歌且行,砥砺奋进。

    历经53年发展,医院占地面积150余亩,业务用房10万余平方米,开放床位1500张,成为川陕甘毗邻地区规模一流、设备先进、学科齐全、功能完善、技术雄厚,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与医教研中心,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四川省首批及区域内唯一国家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四川省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承担着川陕甘毗邻地区20余个县市人民群众危急重症救治重任。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966年,经第四机械工业部(简称“四机部”)批准,一所为投身“三线建设”干部职工提供医疗保障的国家部委直属医院——0八二一指挥部职工医院在广元县东坝公社何家湾破土动工;

    1970年,医院正式开诊,来自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地的一大批全国知名医疗专家,为广元植入了高水平医疗技术基因。同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发文将该院更名为“0七二职工医院”;

    1973年,“四机部”发文将医院更名为“四一0职工医院”;

    1976年,“四机部”批准医院开办“七二一医科大学”,当年开始招生;

    1980年,“四机部”将“四一0职工医院”“七二一医科大学”更名为“四机部广元职工医学院”;

    1984年,电子工业部批准四一0职工医院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成立;

    1989年,医院更名为“广元市四一0医院”;1993年,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2006年,医院搬迁至东坝苴国路,同年更名为“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2年,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6年,医院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心血管中心”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2017年,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8年,医院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妇产科微创中心”合作项目启动;

    2019年,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工作站”在医院挂牌,同时启动“神经疾病诊治中心”。

    ……

    53年栉风沐雨,代代“072人”恪守使命,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悬壶济世,普济苍生;

    53年初心不改,辈辈“072人”薪火相传,笃行担当,播洒仁爱,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新的历史时期,“072人”肩负新的重任,紧紧围绕“以病人满意”为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抓管理、抓质量、抓服务、促发展,厚德载物,博学精技,谱写发展新篇:

    ——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相继与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川大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等建立协作关系,成为支撑和推动广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力量;

    ——先后荣获全国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全国药事管理优秀奖、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职工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市诚信单位、市优质服务单位、市最佳文明单位、市最佳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市园林式单位等全国、省、市荣誉称号100余项。

    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区域内医疗水平提升。通过实施对口支援、科技卫生下乡、医联体建设,派出医疗专家团队、管理团队到苍溪县、渠县、青川县、剑阁县、朝天区、甘孜县、松潘县、南江县等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疗定点帮扶,在资金设备、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鼎力支持。医院的发展成就与帮扶成果,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内外知名专家的赞誉,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健康报》《四川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

    精细管理开启发展新篇

    公立医院承担着党和政府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公平、维护健康的重要责任,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实践。

    该院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党建贯穿全面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抓手”“三个载体”“四个创新”的“1234”党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目标,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

    该院党委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以作风纪律建设为抓手,以党建引领、技术引领、服务引领、文化引领为支撑,通过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支驱动型、廉洁型、服务型、融合型示范基层党组织,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筑牢了廉洁行医思想防线。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该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坚持党建工作与医院管理、业务发展相融合,不断提升医院发展驱动力、干事创业向心力、拒腐防变免疫力、职工队伍凝聚力,确保党的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医院改革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2012年以来,医院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组织架构、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推进医院内部管理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程序化,提高组织执行力和运营效益。

    ——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加强对关系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充分发挥“三级质控网”的作用,强化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细化各科室目标考核标准及措施,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安全隐患,为全院医疗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抓手,优化服务流程,优化工作流程与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科室运行效率,满足了临床科室需要,方便了群众挂号、缴费,缩短了检查检验报告及术前等待时间,有效改善了“三长一短”现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临床医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平台为依托,强化财力、人力、物力三重保障,紧跟国内外医学前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医学研究平台,每年承担3—5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实现与国内外前沿医院、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该院还引进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1.5T磁共振及64排128层螺旋CT、高端智能三维及四维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高兼容智能数字血管造影机、医用直线加速器、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等数百台高端诊疗设备。今年,医院又斥资5000余万元添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的超声外科吸引系统“CUSA”是迄今为止区域内唯一一台,可广泛运用于大部分外科手术,包括肝胆胰手术、胸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消化道手术、泌尿科手术、骨科手术、妇产科手术、整形手术等。

    在党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纪律保证下,该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建立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精细化管理制度高效运行,并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科室目标管理、科学规范财务管理、健全采购管理体系、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调整收支结构加强运营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适合该院的管理办法,医院各单元实现了精确高效、协同运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启了医院发展新篇章。

    不忘初心逐鹿三省医界

    跨入科技竞争的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吹响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市第一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目标,永葆医者初心,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扎实推进“三大建设、五大提升工程”落地生根,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医疗技术实力勇攀高峰。

    “人才战略”促进医院持续蓬勃发展

    医院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人才强市”发展战略,践行“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调整人才引进思路,出台了“积极引进、养用并重、鼓励冒尖”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选准名家、横向联系、借势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加速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由医学博士团队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医院高质量、高品质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的指导思想下,相继聘请了北京天坛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手把手带教,开展前沿医疗新技术与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为广元全面脱贫奔康开辟了重要途径,为川陕甘结合部老百姓提供便捷、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助力“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城市”建设。

    医院1300余名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2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达到5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省市科技拔尖人才及学术技术带头人52人,强有力推动了心血管中心、妇产科微创中心、神经疾病诊治中心、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以及市级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海扶中心、盆底康复中心的发展。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通过筑巢引凤、政策倾斜、感情引才、事业引才,多渠道、多层次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理论深厚、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引进的赵振国、卢元明等医学博士,分别担任该院肿瘤科、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加速人才梯队建设,着力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鼓励优秀专业骨干在职攻读博,采取送出去等方式,培养的肖南平、张剑锋等医学博士,分别担任该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学术带头人;

    ——实施柔性引才工程,打破高端人才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通过智力引进、智力借入方式,与北京常春藤高端医学联盟合作打造“心血管中心”“妇产科微创中心”,充分发挥高端医学联盟人才、管理、技术优势,大力培养本土精英人才,破解高端人才缺乏的难题;

    ——借力国家健康扶贫政策优势,紧抓国家院士专家西部四川行的难得机遇,与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专家团队合作,建立“赵继宗院士工作站”“赵继宗院士指导医院”,启动“神经疾病诊治中心”项目;

    ——“心血管中心”启动3年来,医院心外科、心内科等11位专业技术骨干得到高效培养,11个专业团队得到规范建设,完成大型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达1000余例,“心血管中心”手术量、手术种类、麻醉与体外循环技术、重症医学治疗实现“四大突破”,手术难度、治疗水平、人才培养呈现“三大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达到预期;

    ——“妇产科微创中心”启动1年来,开展妇科微创手术1300余例,实现了“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无创化”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巩固了广元市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地位;

    ——神经疾病诊治中心引进“心脑同治”新理念,充分发挥赵继宗院士专家团队的先进理念和高超的手术技能,医院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功能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等关键技术明显提升,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能力得到增强,推动了微创神经外科发展。

    “精品战略”推动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该院在“着力内涵建设,坚持精品发展”的理念下,加大临床、科研、教学支撑投入,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医疗机构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科技兴院”发展战略下,先后建立了“优势为先、突出重点、抓大放小”的学科建设机制,“注重特色、创新发展、绩效激励”的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实施“优化学科战略”,做到“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探索出一条符合医院实际的特色强院之路。

    目前,医院成功建成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七大省级重点专科,以及普外科、儿科、超声科、放射科等15个市级重点专科,其中,心胸外科、麻醉科为省甲级重点专科;拥有广元市病理、超声诊断、药事管理、病案、心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3个。

    该院充分发挥精品学科的人才、技术、科研优势,通过“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疾病救治中心的建设,推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医联体之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畅通,转诊患者实现优先预约转接门诊、优先安排检查、优先住院、优先会诊;

    ——以各成员单位救治中心为平台,开展胸痛、卒中、新生儿、重症孕产妇、复杂创伤等重症抢救的无缝对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救治通道实现从院前急救、基层转诊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流程的畅通,为全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创伤患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编织了一张生命救治网络,提高了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医院胸痛中心开展急诊PCI180余例;卒中中心开展脑血管造影检查460余例、介入治疗50余例、静脉溶栓150余例、动脉取栓15例;妇科海扶手术750余例;市级高危孕产妇中心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8.33%;新生儿救治中心抢救成功率达99.45%。

    核心竞争力日益攀升,社会影响力直线上升,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品牌效应逐渐形成。省内巴中、达州、南充、绵阳、内江、成都、宜宾、西昌等地的疑难重症患者纷至沓来,过去需要到成都、上海、北京等地大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知名专家一流的技术服务,疑难重症就近得到高水平诊治,有效减少患者外出就医的困难,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和相关就医负担;重庆、汉中、陇南、西安、临潼、嘉峪关等省市外患者也纷纷慕名前来就诊治疗,仅心脏病患者每年市外、省外患者占手术总人数的10.6%。

    医疗技术重点突破多项区域领先

    1972年,医院率先在川陕甘毗邻地区开展食管癌切除手术;

    1981年,率先于全省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房间隔修补术并获得成功;

    1983年,率先开展首例断指再植术;1997年,一次性心脏手术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浅体温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情况下心脏手术获得成功;

    1998年,开展广元地区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盆腔分粘术,随即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附件良性肿瘤剥除术、附件切除术、异位妊娠清除术;

    2002年,率先开展广元地区首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医院收治的6名“非典”病人、8名疑似病人全部治愈。

    围绕“厚德至善仁爱一方百姓,博学精技逐鹿三省医界”愿景,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断进军医学尖端领域,攻克技术难题,并在高新技术开展、医学难点突破、科研学术创新方面实现二次跨越,将医院的医教研中心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妇科微创治疗技术、卒中诊治技术、肿瘤综合治疗技术等一大批高难度诊治技术在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

    200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对Th细胞免疫及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7和г-干扰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6年,该院海扶刀(HIFU)的引进应用,实现了女性妇科肿瘤无创治疗的夙愿。

    2019年,在广元地区率先开展胸壁肿瘤切除3D打印胸壁重建术。

    ——主动脉瓣置换+冠脉搭桥术、冠状动脉开口移植、主动脉根部移植、主动脉瓣置换术(Bentall术)、高龄肥厚梗阻型心肌切除术等17项高难度手术,部分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

    ——超声引导下经胸介入房缺封堵、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率先在本地区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抢救、重症心衰及心源性休克抢救,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PCI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先心病介入封堵等多项技术;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甲亢性及其内分泌性突眼的治疗甲状腺结节介入注射、碘131治疗等技术处于区域领先地位;

    ——率先在川陕甘结合部开展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全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等治疗,多项技术居区域领先地位。

    ……

    使命未竞,征衣不解。

    奋进新征程,担当新重任,展现新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已迈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发展之路,全院干部职工将继续坚定信心,顽强拼搏,立志创新,攻坚克难,以“三大建设、五大提升”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发展创新,持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及管理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临床疑难重症救治中心和高品质三甲名院而努力奋斗!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