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 专刊 -- 版次:[ A05 ]
让非遗在传承人手上活起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本版图片由朝天区摄影家协会提供)

    本报记者赵敬梅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朝天区建区以来,一直依托细石器遗址文化、蜀道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五张特色文化名片,大力发展五大文化产业,长年扶持开发朝天核桃工艺品、麻柳刺绣等旅游商品的骨干文化领军企业,加快实施曾家山滑雪场、响水寨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逐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上,建立了21个“非遗”名录,命名了55个代表性传承人,相继编辑出版了《麻柳刺绣》乡土教材及画册,出版了《曾家山民歌》、《小安山歌》等非遗专著,朝天区“非遗”保护工作正风劲扬帆。

    多措并举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近五年,朝天区申请到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专项资金共3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30万元,全部用于非遗项目数据库、非遗传习场所、非遗陈列展示厅、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

    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每年对全区25个乡镇文化专干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具体业务的培训。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省、市、区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采取麻柳刺绣进课堂的方式,让师生共同学习,扩大传播面,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朝天区加大非遗项目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等,使非遗项目等得到传扬。

    适度创新努力创建非遗品牌

    历经多年岁月的淘漉,遍布在朝天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早已经凝结成为朝天特有的基因和标识。

    如何让麻柳刺绣、李家(耍)锣鼓、川北山歌等非遗项目舞台化?朝天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创作了“朝天傩戏唱起来”“麻柳刺绣”“麻柳妹子绣嫁妆”等音乐、舞蹈作品。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示,并多次参加市、区文艺演出和文化遗产展演,受到社会好评。

    同时,推进非遗进校园。指导、协助艺人收集整理资料,编辑出版了《麻柳刺绣》乡土教材、画册和《曾家山民歌》、《小安山歌》等非遗专著;将印制好的教材免费发放到学校。目前,全区已有麻柳刺绣、李家锣鼓、陶艺制作等非遗项目走进了校园。

    另外,扩大非遗对外交流。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举办的各种非遗展览,不断扩大朝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2013年,麻柳刺绣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2014年朝天区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成立专合组织开发文创产品

    麻柳刺绣,以主产地麻柳乡得名,是广泛流传于朝天区麻柳、曾家、鱼洞、临溪、小安一带的民间刺绣。2008年6月,麻柳刺绣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麻柳刺绣而名扬天下的麻柳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年朝天区被文化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由于麻柳刺绣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因此深受大众喜爱,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15年6月,朝天区组织成立了麻柳刺绣“虞美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麻柳刺绣的生产性保护。刺绣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110多名社员,常年制作麻柳刺绣,并通过合作社进行展示和销售,已实现销售量200余件。

    不仅如此,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俗文化对我们更好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强国梦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朝天区通过招商引资,现已引进广元麻柳刺绣有限公司和广元栈道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麻柳刺绣文创产品。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