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 -- 版次:[ A04 ]
栉风沐雨 70年 医疗卫生展新颜
 
华西专家每周到广元指导工作
市级医院专家通过远程诊疗系统为村民诊病
儿童健康保健
中央电视台采访广元心血管外科专家
东西部协作签约

    “健康广元”进入数字化时代

    名中医“师带徒”拜师仪式

    陶伟本报记者梁译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

    围绕“全民小康”的目标,我市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健康广元建设,为全市300万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全市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健康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医疗卫生状况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历史巨变;卫生健康事业由原地起立到发展起跳,由提质增速实现区域一流,由群众看病贵实现医疗有保障,由看病难实现家门口就医。

    做强“三中心一平台”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2019年1月,我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署“市校合作”战略合作协议,下沉华西优质资源,推动建设“华西——广元”分级协同诊疗体系,加强广元重点专(学)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形成川北区域内全方位的引领辐射……

    广元卫生健康事业捷报频传:

    2019年1月,川大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与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紧密型专科医联体启动运行;

    2019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工作站”落户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9年6月,川大华西医院与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紧密型专科医联体启动;

    2019年6月,兰州大学与广元市疾控中心“校地合作”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启动;

    2019年6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广元市预防医学会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对接”创新合作机制。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健康广元”建设,作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以川北区域医疗中心、川东北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川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三中心一平台”)为四大支撑,统筹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优化医疗资源空间布局。以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三个市级“三甲”医院为引领,推动三个医疗协作区建设,网格化布局城市医疗集团,空间布局县域医疗中心及副中心,即以苍溪、旺苍、剑阁、朝天区综合医院4个县城医疗中心和20个县域副中心建设为基础,以差异化发展为路径,辐射带动区域内、区域间能力提升和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形成了以区域医疗高地、公卫高地、医养高地和互联网+医疗健康高地的四大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重点专(学)科建设,全市建成国家级名医传承工作室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9个,市级重点专科49个,建成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2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44个。呼吸专业、心血管专业、神经专业、肿瘤专业等重点专(学)科建设在川陕甘结合部的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带动力显著提升,促进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步伐。

    县级综合医院等级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所有县人民医院中,2所建成三乙综合医院,5所建成二甲综合医院;县区中医医院有2所建成三甲,3所建成二甲,2所建成二乙。县区妇幼保健院有2所建成二甲,5所建成二乙,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等级创建中,近三年有1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先后成功创建二级乙等。

    ——2018年,全市大型医院“高、精、尖、优”发展工程、县级医院“服务主责”提升工程、基层卫生“健康守门”履职工程全面启动。举办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院长论坛,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广元市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推动医疗机构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市政府出台了《广元市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市中心医院依托北大医学部创伤中心、华西医院,推动急救、神经、血液、检验等专业发展;

    市第一人民医院依托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工作站,推动心血管、神经、妇产科等专业发展;

    市中医院依托北京西苑医院,推动肿瘤、心血管等专业及科研发展;

    市精神卫生中心依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宣武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动老年疾病、神经内科、重型精神疾病等专业发展;

    市第二人民医院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动职业病、疼痛康复、泌尿外科、烧伤等专业发展;

    市第三人民医院依托北京佑安医院、省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推动消化内科、感染、结核病、眼科等专业发展;

    市妇幼保健院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别组建了多学科跨区域专科联盟,推动了高端人才、技术、学科、科研高质量发展。

    各县区分别以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牵头,构建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协作网,县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的影像、消毒供应、心电、医学检验、病理等检查检验中心,为乡镇卫生院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撑。

    夯实健康服务体系3000家医疗机构遍布城乡

    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卫生室是全市2498个村卫生室之一。虽然建筑面积只有50余平方米,但是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病床、资料室等一应俱全。既有合格的村医坐诊,村民看病吃药还能直接报销。如果遇上棘手问题,村医可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实时连线县里、市里甚至省上的大医院诊断。

    年近70岁的村民苟尚志,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等疾病,自从村里有了规范化的卫生室后,村医吴任贵基本成了她的家庭医生,日常看病吃药连县医院都很少去了。

    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支医德好、技术好、服务好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全市建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57家。其中:公立医院31家,民营医院49家;综合医院53家,中医医院11家,专科医院15家;建成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38家,一级医院11家。全市实际开放床位22091张,人民群众“家门口”就医、分级诊疗变成现实。

    至2018年底,全市医疗卫生人员达24382人,其中,正高职称266人、副高职称1258人。引进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全市建立了以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制度框架的“三横三纵”医保体系,实现城乡人口全覆盖。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参保率98%,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一体化管理、“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近年来,我市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纵深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改革薪酬分配机制;放宽市场准入、人才流动等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增加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探索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推动了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转变。

    目前,全市康养重点项目达27个,在建项目11个,总投资达62.8亿元,其中,四川广元康养示范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2901亩,估算投资达40亿元。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13家,开设医养床位3551张,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0%开设老年病科。

    打造公共卫生高地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切实加大对各种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传染病医院1家,精神卫生专科医院2家,采供血机构3家,紧急救援中心1个,健康教育所7个。全市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员达1849人。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是全省六大区域(川东北)精神卫生中心之一;市疾控中心成为三级乙等疾控中心,旺苍县、青川县疾控中心为二级甲等疾控中心,利州区、朝天区、昭化区疾控中心为二级乙等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全市6个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均创建为二级以上。

    ——基本公共卫生覆盖城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4.6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84.81%、81.25%。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115个,签约服务136.81万人、签约率达51.9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5.32‰、管理率95%、治疗率62.72%。精神医学覆盖所有精神医学亚专业,特色开展自闭症康复、心身同护、三轨查房服务,孤独症、癫痫、胸痛、卒中等专病中心迈进“国家队”。建成成都医学院临床心理校外硕士培训点、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在建精神科博士后工作站。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市外占比11.62%,省外占比10.28%。

    ——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12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了“1+8+N”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率先在全省试点推行新型防治服务体系,明确定点医院负责诊治结核病人的新的归口治疗策略,围绕肺结核病人的诊断、报告、转诊、追踪、治疗、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指标全面达到规定标准,结核病防治医防结合工作经验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妇幼健康服务不断优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妇幼重大项目等全面实施,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住院率达到99.98%,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常规检测率达到100%,孕产期保健应保尽保,产妇建卡率99.25%,产检率98,6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全市孕产妇死亡率连续6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持续15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7.04岁。

    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群众健康习惯由“看病”向“防病”转变

    近年来,苍溪县东青镇东升村的村民们每天早上出门时,都会习惯性地把家里的垃圾带到村里的垃圾箱集中投放。

    以往,村民家里的垃圾都是“房前屋后一丢了事”,自从村里建了统一的垃圾箱后,再也没有人像过去那样随处乱丢垃圾。同时,村民们在每家每户健康明白人的带动下,开始注重饮食卫生、每餐的食盐摄入量,一些“老烟枪”还成功戒烟。

    东升村村民卫生健康习惯的改变,是我市健康扶贫工作中探索“健康细胞”建设的一个缩影。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首创开展“健康家庭”、“健康村”建设,以此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培养群众的良好生活习惯,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摸索出了一条农村群众“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有效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新路径。

    为提高农村群众健康素养,2017年,市卫健委创新提出了“健康细胞建设”构想。通过在昭化区、苍溪县开展健康细胞建设试点后,在全市推进健康村、健康家庭创建和健康明白人培养“健康细胞工程”。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居)建设为抓手,着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健康产业,从根本上、源头上阻击疾病发生,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农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生小病。

    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健康村360个、健康家庭3.6万个,培养健康明白人3万多人,力争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

    奋进新时代,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提出把广元建设成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市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作出了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战略部署。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力量,创新发展,紧密围绕省委、市委战略部署,奋力深化医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努力加快推进“健康广元”建设,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