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
-- 卫生健康 -- 版次:[ A04 ]
绘就精神卫生事业“民生蓝图”
——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跨越发展纪实
 
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远眺
关爱老年人
职工团队
整洁的办公环境
用爱温暖患者

    从一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一个临床独立科室发展到一个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1182㎡,开放病床300张,在岗职工120人,拥有视频脑电图仪、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DR、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心理CT、脑功能CT、多导睡眠监测系统、事件相关电位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县直医疗机构,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完美诠释了“科学诊治、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

    张大发罗程程记者徐丽芬

    艰苦创业开先河奋力拼搏铸新篇

    2016年,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成功跻身二级乙等精神专科医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开启了苍溪县精神卫生事业的新篇章。医院积极拓宽精准帮扶医联体、社区医疗联合体、区域性专科联盟等新型医联体建设模式,成为华西医疗联盟单位、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单位、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会员单位,苍溪县精神疾病患者指定治疗单位、苍溪县精神残疾人鉴定定点机构、苍溪县精神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康复中心。

    2018年,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于苍溪县江南镇少屏路263号开设江南院区,并进入试运营阶段,至此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一院两区的格局初步形成,在实现服务可及性,满足全县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上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说,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的发展,是从“心”出发,以“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党建文化引领、现代医院管理、优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社会防治、纪律保障“六大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平安稳定为目标,在艰苦卓绝的客观环境中实现的一次又一次升华。

    1976年以前,苍溪地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一片空白,该地区的精神病人只能远赴成都、南充等地治疗。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状,1977年初,南充地区派当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专家到苍溪县东溪区卫生院帮助组建了精神科。成立之初,科室只有2名医生,1名护士,收治精神病人10余名,虽然起步如此艰难,但苍溪精卫人自强不息、刻苦研学的精神让精神科很快有了名气,该科除收治本县的患者外,阆中、旺苍、巴中、广元等周边县市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高峰时,过道、走廊里都住满了病人。1988年5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以精神科为基础,成立了苍溪县精神卫生防治院,从此拉开了苍溪精神卫生发展的序幕。

    中流击水遏飞舟,万类霜天竞自由。进入21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使三四线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南渝铁路通车,苍巴高速公路的建设,给苍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良机,也给苍溪县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随着大众对心理健康需求的提高,精神卫生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更加关心支持苍溪县精神卫生体系的建设发展。2009年,苍溪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新选址县城郊区云峰镇五里场,迁建县精神卫生防治院,并更名为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建成并搬迁到新址。2018年9月,该中心于江南镇少屏路263号开设江南院区,至此一院两区的格局初步形成。

    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一步一个脚印,依靠数代人的艰辛创业、奋力拼搏,已逐渐成长为川东北颇有名气的县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全县以该院为龙头的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基本形成。

    从“心”出发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采取系列措施,严明纪律起步,不断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职工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提升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环境,形成了集心理、物理、药物、社会于一体的“四维一体”的治疗模式。

    自2015年以来,为给患者构建一个平面的“居家”环境,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相继打造了农机训练基地-康复农场、手工艺品制作车间,开设了日间托养中心、脑功能检测和治疗中心、精神康复科等科室。精神康复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以心理、物理治疗、社会化活动,重点发展患者的生活行为、学习行为技能等康复训练。通过科学、系统、持久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文化知识及一般技能学习,促进了患者的病情和社会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和恢复。

    “医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得到病人的信任,让病人康复后回归社会。因为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的医患关系比较难以处理。一旦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起来,医生就是病人的‘山’,只有把患者当亲人看待,才能真正让他们有依靠,才有可能建立好医患‘联盟’,让他们尽快康复,回归社会,这是精神科所有医护人员的共识。”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罗建平如是说。

    基于这样的共识,多年来,该院一直奉行以心换心的服务理念,视患者为亲人,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持续健康增长。

    “大夫,我最近碰到一点烦心事,这两天睡眠又不好了,没心情干活,咋办啊?”

    “你慢慢说,谁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大夫,我妹妹最近心情郁闷,你能不能先在电话里给开导开导?”

    “行,你放心,我给她打电话,你把电话号码给我!”

    ……

    这是记者近日在精神科诊室听到的一些对话。

    罗松居告诉记者:“这是精神科诊室的常事,患者有情绪低落的、有暴躁易怒的、有执拗难沟通的,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大夫都要做到耐心倾听和细心开导。有时,病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大夫被谩骂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处于学科边缘,还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医护人员为什么还会选择继续坚守呢?“病人需要我们。”“舍不得离开。”“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在场医护人员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发药到手,看药到口,咽下再走。”……这是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自觉遵从的职业要求。“虽然累,虽然有时候很委屈,但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我们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肖婷这样对记者说道。

    医术精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深谙此理,多年来,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为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政府和医院不断投入基础上,该中心不断拓宽渠道,展开引才、育才行动,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兴名医、树名科、创名院”的理念,强化医院学科建设,助推自身发展。

    2018年中心选派到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等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中长期学习的人员达25人次;在川内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率先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激、心理治疗等新业务和新技术,实现了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会化活动相结合的“四维一体”治疗模式,有效提升了精神患者治疗的好转率。2018年该院2人当选为省精神专委会委员、5人当选为市精神专委会委员(其中1人当选为市精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人才队伍的建设给精神患者带去了信任,为医院带来了发展。

    同时,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精神卫生法律法规、医院18项核心制度、精神障碍诊疗指南等,开展临床示教、定期考核、健康素养培训、优质护理培训、药品规范管理培训、二类精神药品规范管理培训等。聘请省、市级专家到科室开展学术讲座、临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个例经验分享等,着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等方式,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及专科诊疗规范编写,抓好人才培养、科研和特色专科建设,提高专科队伍的整体水平。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和科室工娱活动,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精神科张大夫给我看过病后,我吃了一段时间药,感觉病好了很多,这里的大夫医术好。我最近在外地打工,睡眠基本没有啥问题了,心情也不错。”请假过来开药的患者刘成(化名)笑着说,“睡眠好了,干活有劲了,觉得日子越来越美了。”

    学科建设激活区域崛起密码

    近年来,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紧紧围绕“深化医疗改革,优化医疗服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服务能力,取得了较好成绩。

    目前,该院精神医学专业已建成,根据管理和业务发展需要,医院开设有精神科三个病区(1个女性病区、2个男性病区)、内科(急诊科)、精神康复科5个一级临床科室,开设心理测评、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精神卫生等6个门诊科室,开设检验、超声、放射、物理检测等7个医技科室,设医务、护理、院感、药剂、精防、培训、人力资源、信息、后勤保障、安全保卫、财务、党政办等12个职能科室。

    2018年,该中心新开设心身疾病、物理检测与诊疗、心理咨询等科室,改变以前仅仅服务于1%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少数,扩大到服务于焦虑、抑郁、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孤独症等心身疾病患者及心理行为问题患者的多数;建立精神康复科、日间托养中心、开办农场,让精神患者在指导下恢复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成为必然。

    质量管理安全就是根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精神卫生的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把医疗质量管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每月组织开展医疗学术活动,经常开展督导检查、考核和座谈等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医疗安全不断增强。

    据中心医务科工作人员介绍,医院在日常工作中一直着力整顿医疗秩序、强化内涵建设、优化服务环境、杜绝医疗差错事故,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法治意识为重点,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诊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措施,抓质量,抓管理,抓发展,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同时,要求医务人员规范病历书写,提高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坚持实行病历质量逐级控制和评审;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控制科、院科两级病历质量评审小组,具体由各级质控人员管理评估反馈、统计和总结,定期督导检查终末病历并及时反馈意见;组建质控群,点评病历,及时修改缺陷病历。“这对我们精神科来说是大好事,有效促进了精神科病历书写质量,进一步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精神科男病区主任李强如是说。

    做实民生工程认真履行公益职能

    花色繁多的手工鞋垫、造型独特的串珠台灯、精细美观的十字绣图……2018年10月10日,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举办康复病人手工义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

    段淑青女士选买了三张串珠杯垫,对这些手工作品她很是喜欢:“看到这些精致的手工,不难想象在那一针一线的来来回回里,他们心中呈现的是怎样美丽的画面,但愿我们小小的温暖能汇聚成爱的海洋,让他们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和价值。”接过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颁发的爱心奖状,段女士如是说。

    这是时值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苍溪开展工艺品义卖、义诊咨询等系列活动一幕。

    作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公益医院,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始终坚持把公益性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和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医疗、教学、科研、防治、康复工作,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全民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意识,倡导社会关注、改善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营造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让精神障碍患者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扶助和尊重。由于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对于患者家庭来说,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近五年来,中心先后向家庭困难的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精神病药共计100余万元。

    2018年,为加强全县乡镇卫生院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该院全年分片区开展业务培训18次,业务指导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及分院全覆盖;组织专家队伍深入乡镇走村入户诊断复核299人次,健康指导2387人次,危险行为应急处置33人次,为居家患者免费发放药物101人次,补助金额8.73万元,全县重精管理率达95.4%,全县精防工作得到加强,部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成绩显著,该院荣获中国农村癫痫防治工作集体二等奖。

    同时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实施心理援助,开展精神卫生(心理卫生)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活动,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务:每年选派心理卫生专家为中小学及高校学生、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20余次;每年利用“精神卫生日”“睡眠日”“孤独症日”等节日,举办《精神卫生法》有奖知识问答、精神卫生有奖征文等活动,深入普及精神健康知识……

    采访结束时,罗建平告诉记者,他不喜欢搞“花架子”,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事。“就医环境好,服务周到,医疗水平高,让患者在这里得到最好的治疗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其实我们帮助的不只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家庭。让病人重新回归社会,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罗建平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向记者讲述他们的期盼。

    展望未来,苍溪县精神卫生中心将积极争取政策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力争引进研究生1名,本科生3-5名,充实精神卫生队伍;积极争取各类资金,科学改造现有业务用房,达到布局规范、流程合理;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支持,扩容提能,新增业务用房至少10000㎡;新组建身心疾病、睡眠、康复等专科,重点培育1个特色专科,争创市级重点专科1个;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建立完善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和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模式;以数字化医院建设为契机,以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为基础,依托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大数据分析、云存储、集成平台等技术,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医院。

    同时,该中心将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以“精专科、博综合”为方向,用三年时间把该院建设成川东北片区一流、省内知名、综合水平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功能与地位相匹配、实至名归的县级专科医院。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