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 要闻 -- 版次:[ A01 ]
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引子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串联起人民领袖同扶贫事业的不解之缘。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4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

    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他就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而奋斗。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他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脱贫路。

    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他几乎走遍所有的乡镇,不断探索“弱鸟先飞”的路子。

    到了省里工作,他盯住对口帮扶,推动“闽宁协作”在宁夏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指引并躬身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连续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政治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汇报,连续6年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连续6年在全国扶贫日期间出席重要活动或作出重要指示,连续6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脱贫攻坚,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还多次回信勉励基层干部群众投身反贫困斗争的伟大事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所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一)

    看真贫的故事——“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不看那些不真实的”

    2020年春天,中国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

    在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战“疫”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还挂念着一件大事。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为了既保障防疫安全,又能把党中央精神准确、快速传递到各地区各部门,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所有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中西部22个省份一直开到县级。

    座谈会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也考虑过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到地方去开,但又觉得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向前看,300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千年宏愿梦圆今朝,何其激越!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来路,又是何等艰辛!

    在最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造出摆脱贫困的一个个奇迹,立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是党中央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掷地有声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面对这一奋斗目标,他深感责任重大——

    “不能到时候,宣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还有那么多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

    摸清贫困真实底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进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便提出这个要求。

    一个多月后,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贫困户唐荣斌此前见过最大的官不过是乡长。那天,村支书顾润金来到唐荣斌家,说上面要来人视察,但没告诉他来人是谁。没想到来的竟是总书记习近平。

    拉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唐荣斌紧张得把准备了一宿的话全忘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次考察目的是“看真贫”。他强调,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总书记对当地干部说:“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就是为了解我国现在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不看那些不真实的。所以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些,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

    家里几口人,兄妹几个,家里有几亩地,收成咋样,农村合作医疗咋样……看真贫、察实情,总书记一句一句问得十分仔细。

    灶台上的铁锅还冒着热气。总书记揭开锅盖察看,只见里面蒸着馒头、玉米饼子、红薯、土豆和南瓜。

    唐荣斌老伴从锅里拿出一块蒸土豆递给了总书记。总书记掰了一块放在嘴里:“味道不错!”还让同行的人都尝尝。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一个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体察百姓疾苦,细辨贫困症结。像发生在骆驼湾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二)

    账本的故事——“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十八洞村,湘西一座普通的小村庄。阜平之行一年后,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一个藏在偏僻幽静山谷中的苗族聚居贫困村。总书记到十八洞村那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

    村民石拔三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到她家中看望,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她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他希望大家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不要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村民施成富回忆道。

    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一边回忆当时的情景,一边又算起增收账。

    “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习近平总书记问。

    “您当年来的时候是1680元,现在已经增加到3580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告诉总书记,十八洞村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变化,已经成为全省文明村和旅游定点村,村民笑容多了、求发展愿望强了,连大龄男青年解决“脱单”问题也容易了。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总书记问。

    “7个,就是‘脱单’的大龄青年7个。”郭建群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有些系列报道我都在看,看后也很欣慰,本身也起到示范作用。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016年,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

    “算账”,成为精准扶贫最生动的诠释。

    2017年春节前夕,在北京向北200多公里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贫困村德胜村,习近平总书记坐在村民徐海成家的客厅里,一笔一笔给他算收入支出账:“种植马铃薯原种3亩,亩产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种了15亩,每斤是5毛钱。”

    “这价格差得很多啊。”习近平总书记从贫困户的小账本上指出了增收的门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铃薯是个大产业。他问当地干部,马铃薯原种育种这一项有希望做大吗?

    “有希望,我们全县马铃薯育种占到全国五分之一。”县委书记郝富国答道。

    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说:“你们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么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

    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在江西井冈山神山村张成德家中,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吕有金家中,在安徽金寨汪能保家中、陈泽申家中,在宁夏固原杨岭村马科家中……习近平总书记翻开一本本扶贫手册,“移民直补”“公益林补贴”“计生奖”“劳务收入”,他察看着一项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细致询问他们的收入和支出,同困难群众一起盘算脱贫致富的门路。 (紧转A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