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 教育 -- 版次:[ A04 ]
昭化区教育局精准施策,“质”“智”相结合,走出精神扶贫新路子
“歌画书”释放精神扶贫正能量
 

    罗光永

    “脱贫的关键是摆脱精神贫困。”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昭化区教育局在“扶智”“扶知”增强贫困群体脱贫摘帽能力的同时,以“歌、画、书”精准施策,小切口打通“扶质”“扶智”相结合,走出一条精神扶贫新路子。

    10月30日,笔者走访昭化教育局,探寻该局精准施策,“质”“智”相结合扶贫秘方。

    三字歌,鼓足勤劳致富精气神

    “国家强,民族兴……吃和穿,粮有余,有洗换……”凡来香溪乡坳盘村村委会办事的群众,总喜欢站在宣传栏前朗诵一遍《脱贫奔康三字歌》,殷仕民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个《三字歌》浅显易懂,还朗朗上口,好读,也好记。别看它只有五百来字,涵盖内容却不少。有说党的扶贫政策的,有说产业发展的,有说村规民约的……但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鼓舞士气的那几句话。”殷仕民说,“你我他,当感恩,脱贫困,志气盛。一不等,二不靠,宁苦干,不苦熬……听,多有劲!对于像我这样的建卡贫困户,就需要有人当面背后地加油鼓劲。”

    《脱贫奔康三字歌》是昭化区教育局针对贫困户自主脱贫意识差、内生动力不足而精心编写的,旨在鼓励贫困群体在党的优越扶贫政策下,进一步坚定脱贫致富信心,发扬勤干、实干、苦干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从而刨除穷根。

    “我们彩印了1000多份《脱贫奔康三字歌》,在香溪乡坳盘、元林、椿阳三个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张贴,还为每一个贫困户前门张贴了1份。”谈起《脱贫奔康三字歌》,坳盘村第一书记仲明兵喜形于色,“贫困户主动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自己先动起来。这对于贫困户脱贫摘帽很重要。”

    外墙画,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烛光微弱,一老者坐在竹椅里,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女为自己洗脚……

    这是坳盘村一社村民敦春松改建住房外墙上的一幅国画内容。线条简练,色彩明快,寓意明显。

    “一看到这幅画,我就会想起《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敦春松说,“这幅画表达的,是孝道文化。如今的农村,大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家里空巢老人多,尽孝有时不现实。但是,不现实不等于不需要。只有年轻一辈尽孝道了,家庭才和谐。”

    这样的画也出现在村民殷仕礼新建房屋的外墙上。

    “当初,教育局派人来画画,我还不理解。白白净净的一面墙,为啥子要整得花花绿绿的呢?现在,这墙,漂亮得很!”殷仕礼对自家外墙上的画很满意,“画面,新农村,有山有水,有房有车,多好。我也希望,以后我们坳盘村也能像这样。现在,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在扶贫攻坚中,昭化区教育局广泛动员学校美术教师,在村民外墙上作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线条色块简洁明了地诠释出来,引导村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唱响时代主旋律,逐步除去他们精神领域的贫瘠。

    农民书屋,带来群众生活新风尚

    “香溪乡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落后,老百姓平时不太注意好习惯的养成,脏乱差现象客观存在,骂架打架偶有发生。”该乡党委副书记何德民说。

    在扶贫工作中,昭化区教育局驻村干部头脑清醒:“路宽了,地平了,新房建起来了,这并不是小康社会的全部。只有建设文明新村,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才能实现真正意识上的小康。”

    建好书屋,让老百姓捧起书本,既学本领,又陶冶情操,是摆在昭化区教育局驻村干部面前的头等大事。

    “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读书,还拼什么?”驻村干部雷雄德说,“我们在元林、椿阳和坳盘三个村都建立了农民书屋,购买了书刊。这些书,大部分是关于种养殖业的,对群众生产养殖有直接性的指导作用。还有部分是文学类、艺术类的。有些群众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就进了书屋。后来,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就这样,农民捧起了书本,当起了文化人。

    此外,昭化区教育局还在帮扶村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创建,开展乡村礼仪、乡村清洁、乡村健康等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

    坳盘村农户魏元海不但改善了自家的居住条件,还主动承担了通村公路的清扫维护工作。如今,生态美、村貌靓、民风淳的新农村正在形成,魏元海感慨良多:“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教育局的贴心帮助,我们这些群众脱贫奔小康劲头更足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