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 要闻 -- 版次:[ A01 ]
一位老兵和他的“南泥湾”
——记苍溪县白驿镇元宝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和平
 

    罗家成

    一年前,苍溪县白驿镇龙庙与金梁两村连接路旁,还是一片荒山,眼下,这里已经种上了藤椒、脆红李等经济作物,俨然一片“塞上江南”。这一切变化,要从一名三五九旅的退伍老兵杨和平说起。

    致富不忘乡邻挑战新角色

    1996年,17岁的杨和平还是个毛头小子。这一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所在部队,是那个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三五九旅。杨和平在部队一待就是5年,这5年中,他学会了严守纪律,勇于担当,吃苦耐劳,正直无私。

    复员退伍后,杨和平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他用南泥湾的“垦荒”精神适应社会,规划人生。短短的三五年,他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老板。

    “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展开,杨和平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他激动,他振奋,他按捺不住归乡的脚步!2017年,杨和平放弃了令人艳羡的老板身份和不菲的收入,归乡参与了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去年3月,他当选为白驿镇金梁、龙庙、泉水三个村的联合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他的角色转换。

    “建设家乡,消除贫困,不能只凭着热情空喊口号。”为了摸清群众所想所需,杨和平披星戴月行进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与老百姓谈心,交心;虚心向退居二线的老干部、老党员咨询请教;召集新组建的班子成员多次商讨规划。

    一个多月过去,三个村的每条沟、每道坎他都烂熟于心;哪家哪户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基本情况;哪个村,哪个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他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发扬“南泥湾”精神荒山变良田

    龙庙与金梁两村连接公路沿线,乱石嶙峋,荆棘丛生,让这个原三五九旅的退伍兵忧心忡忡。在杨和平的眼里,土地就是农民致富奔康的“拐杖”,南泥湾开荒时,广大官兵硬是靠双手和汗水把陕北变成了江南,他也想让这1000多亩荒坡荒地变成苍溪的“塞上江南”。

    杨和平立马召集龙庙、金梁两个村的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开会,讨论如何整治这片荒坡荒地。对于那些反对“垦荒”的村民,杨和平与村干部一道逐一入户走访,一笔一笔算经济账,做思想工作,直到村民们思想通畅为止。

    随后,他着手启动这片荒坡荒地的整治。偌大的工程,资金从哪来?杨和平思前想后,想到了低效林改造、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支持等政策。他马不停蹄地赶往相关部门,拿到了24万元的资金支持。

    有了启动资金,2017年10月,垦荒行动正式开始。白天,杨和平亲临现场与大家一道叩石垦壤,夜晚,他奔波在村里的羊肠小道上,向村民宣讲政策,鼓励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将荒山变良田。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2018年2月,园区基本建成,这位原本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黑黝黝的汉子。

    为让乡亲们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垦荒建设集体经济园区的同时,杨和平还带领大家修建了2公里引水灌溉渠,建起村卫生室两处,安装、维护好龙庙、泉水两村的自来水,开发稻田养鱼200余亩,新修村道公路两条……有村民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却认真地说:“别忘了,我可是三五九旅的兵,开荒种地是我的专长。”

    截至目前,开荒而来的1000余亩集体经济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园区内栽种了藤椒500亩、脆红李400亩,建成泥鳅养殖基地200亩。预计到2020年,园区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金梁、龙庙两村的1655位村民人均可增加纯收入5000元以上;园区的建成,也让两村80户贫困户265人脱贫在望。

    “杨书记是一个肯干、敢干、能干的村支书,他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金梁村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王林感触很深。龙庙村村民陈文林则对杨和平佩服不已:“建这么大的村产业园,以前我们想也没敢想过。杨书记带领大家硬是把一片荒山茅坡变成了‘招财坡’,我打心里服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