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信息化赋能人才高质量培养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涂胶工具示教点位实操训练

□汪江婷 文/图

在践行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的过程中,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创新改革教学,研发校本课程,完善设施设备,逐步实现虚拟教研、模拟仿真实训、数字教材、线上动态监测学生作业等,助力新时代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

——题记

“太棒了!我们完成了涂胶工具示教点位实操训练。”5月22日,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课堂上,学生李波和小组3位同学完成了部分实操训练后,互相击掌为后续的练习鼓劲加油。

针对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更精准地学习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学校教师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发了《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校本教材。

5月中旬,川信职院研发的《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微课版)》《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三维建模(第2版)》《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高频电子技术》《嵌入式Linux开发技术基础》六部教材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这是对该校长期以来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取得成果的一个有力见证。

面对新时代,川信职院秉承“崇德、笃学、尚能”的校训,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依托信息手段、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诊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之路。

制订标准体系

开发校级优质资源500余门

“扫码支付真是太方便了!”川信职院学生在校园内,无论是食堂用餐,还是用热水都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支付,这样既方便,又可以节约资源。

川信职院已实现校园信息门户、电子邮件、校园一卡通、校园移动支付、语音电话、视频会议、安全接入校园网等公共服务信息化。

更为核心的是信息化教学。学校先后组建企业、教师和学生资源建设团队,配套多项管理制度,构建出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等“六化”资源建设标准。同时针对理论课、理实一体课、实训课制定四级标准建设体系。目前,已开发建成500余门校级优质资源,36门省级优质课程资源。

有了课程资源建立的纽带,完备的基础设施保障在线教学高质量实现。学校所有办公室、教室和实训室的网络接入通信链路的完善,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可支撑包括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在内的全业务领域的“川信教学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

优化教学模式

提供“一站式”教学云平台

学校形成“双平台、双终端、三联动”在线教学模式,为学生有效在线学习保驾护航。

教育模式建立网络教学和大数据“双平台”。其中网络教学平台是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整合大量教学资源,为全体师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网络教学云平台。而大数据平台则是集教师线上教学、学生学习、线上答疑、作业布置及批阅、教学质量自动评估为一体的网上服务平台,能全过程数据跟踪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督导无死角。

同时,学校建立教学和管理“双终端”,构建网络教学与管理闭环系统。教学端和管理端两个终端的建立,让在线教学与管理形成完整的闭环,完善信息化教学功能。

“三联动”是指学校组织学院、教师、学生三方联动,通过学院、教师、学生三方同频共振,有效构建线上学习生态系统,为实现“教学标准不降,教学质量不变”的工作要求提供了可靠保障。

完善诊改机制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双教、双学、双评”诊改机制,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将线下教学融入其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助教为辅助,分成了线上与线下两个部分。

线上,教师依托网络教学云平台,把整合好的课程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评;学生助教在课下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反思。线下,教师在课堂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分析讲解重难点,通过教学客户端发放签到、抢答、测试、分组互评等互动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助教根据课堂互动数据,课后进行跟踪帮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川信职院将学生学习评价改成由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个部分构成,即“双评”。通过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加强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线上课程教学质量。线下评价,则是通过教室端和学生移动端动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监测,及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控和改进,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诊断和改进。

2023-05-30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1 1 广元日报 content_4877.html 1 <p> 信息化赋能人才高质量培养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