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明月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19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 明月峡 -- 版次:[ A03 ]
古代情诗赏读(之一)
 

    എ蔡元藻

    晚唐诗人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中唐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少小贫苦力学,才敏过人,却屡试不第。曾流落于陕西、河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求仕求食。唐僖宗广明元年(880)赴长安应举,恰值黄巢起义军攻占京城,亲睹战乱景象,写成叙事长诗《秦妇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唐昭宗乾宁元年(894)方举进士,任校书郎。时年已59岁。乾宁四年62岁奉使入蜀,结识西川节度使王建。返京后,任左、右补阙。天复元年(901),王建用他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复四年,王建在韦庄的大力帮助下建立了前蜀小朝庭。王建遂授韦庄为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于75岁卒于成都。其诗多反映战乱,及伤时怀旧之作。诗风平易淡雅,感慨遥深。在当时的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有《浣花集》。

    思帝乡

    韦庄(唐)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是写一位青年女子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的大胆追求。她不受父母之命,不听媒妁之言,对传统的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也置之不顾,一任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这一方面表现了这位女子的勇敢精神,同时也表明唐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已开化和解放到相当程度。

    这首词的开头,仅以一个三字句,加一个五字句,就创造了一种春光融融、万物萌发、百花盛开、人心欢畅的美好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中的女主人公就出场了。她一出场,就是一个踏青寻芳、游春寻乐的形象。你看她,滿头是吹落的杏花,表明她已走过杏花村,穿过杏树林,呆过杏树下,显摆过自已的青春风流。她举目环顾周遭的春景,终于被陌上一位青春少年凝住了目光。紧接着,词人又以一个六字句,加一个三字句,对这位少年加以描绘和形容。说他正当青春年少,英气勃发,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足够风流倜傥,极易吸引异性目光。当女主人公的目光与这位英俊少年相遇以后,她的内心深处就无法平静了。她想,在她所见过的青春年少男子中,这个少年是最风流的,是最惹她爱慕的。她又想,自己也是一名极品美女,身上落满了青年男子的目光。当然,这些心理活动,词人并没有写出来,而是让读者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去连缀。最后她说:“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她这些话的意思是说:我打算嫁给他。这样,我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将来纵然被无情抛弃,也不能让我感到羞愧。因为这位风流少年一生最风流的时候,曾是我的夫君,我难道还不体面吗。这两句话,充分表明了她自主选择配偶,追求自主婚姻的坚决态度。

    有人曾说,这首词的意境,与白居易的长诗《井底引银瓶》中的一段很相近。那一段是这样的:“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我们把白诗和韦词仔细品鉴之后,并未觉得有太多的相似。即使白诗中的这四句可以独立成篇,也不能说完全相似。韦庄这首《思帝乡》词的意境是独创的,也是优美的。

    浣溪沙

    韦庄(唐)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这首词据说是韦庄为怀念爱姬而作的。因为他带着爱姬去见蜀主王建时,由于爱姬貌美过人,又兼工词翰,被王建以留在宫中教授宫人的名义给夺去了。

    词的上阕是写相思之苦。首句“夜夜相思更漏残”,他的意思是说,我夜夜思念你,直到更漏滴尽。“更漏残”,就是更漏滴完了,夜将尽了,天欲晓了,换句话说,就是通宵没能入睡。说更漏残,而不说夜将尽,这是对委婉含蓄的追求。“更漏”,是古代用以计时的器具。接着第二句、三句说“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这意思是说,我因为不能入睡,便起床披衣,走出卧室,凭依着阑干,仰望天上的明月,想到你也许正在念着我孤独无依,独拥寒衾吧。句中的“阑干”,在这里同“栏干”。“锦衾”,即鲜艳华美而又宽大的被子。“想君思我”,是设想对方也在想念自己。这表明词人对爱姬是极其体谅和信任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

    词的下阕是写与爱姬相见的渇望。头一句“咫尺画堂深似海”,意即这小小的画堂却像海洋般深邃而不可逾越。这里的“画堂”,即装饰有绘画的厅堂,是代指蜀主王建居住的宫殿。这里似乎暗用了崔郊诗的典故。崔郊诗中说“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他觉得自己与崔郊的遭遇似乎相同。然而崔郊的所爱是被别人卖掉的,而词人的爱姬却是自己带来的,是被别人夺去的,而今咫尺天涯不能相见,内心的哀婉和伤痛更是无法抚平了。接下来的两句“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前句“咫尺画堂深似海”,是写自已对眼前局面的心理感受,这两句就是写自己的现实行为。“忆来”之时,他只有把旧时的书信翻出来细看了。睹旧书如见旧人,既可得到些许的精神慰藉,同时也就生出一种愿望,这就是“几时携手入长安?”在这一深情的扣问中,词人返回长安的归期渺茫之感和失望悲伤之情,就表露无遗了。

    此词语言浅近,哀婉动人。传说韦庄的旧姬见了他的这类词作后,悲恸而卒。有人表示不可信。但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父亲俞陛云在其所著的《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一书中,谈到这首词时也说:“端己(韦庄的字)哀感诸作,传播蜀宫,姬(韦庄爱姬)见之益慟,不食而卒。惜未见端己悼逝之篇也。”传说中的“悲恸而卒”可以不信,但俞陛云在其著作中慎重说出“不食而卒”,即绝食而卒,却是可能的。古往今来,女子殉情的事例还少吗?再说,俞陛云对词人在姬卒之后未见“悼逝之篇”,还表达了惋惜之情哩。

    应天长

    韦庄(唐)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方良人的离情别恨。词的上阕以直抒胸臆的笔墨,表达了闺中少妇的怨恨心情。夫君离家远行半年了,音信杳无。这对多情的闺中少妇来说,是何等的难熬啊!词人用“一寸离肠千万结”来形容,文字上看起来有点夸张,但就思妇心中时常荡起的牵挂、思念和忧愁来说,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难相见,易相别”,倒不一定出自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凭着韦庄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定能己出,而且比较起来,韦词更有诗意。离别确实是比较容易的,道一声珍重,转过身去,迈开两条腿,就成别离了。然而要再相见,那就困难了。今天说明天,这月说下月,今年推来年,再加上大自然的雨雪风霜和人世间的种种纠葛,总有千条万条理由阻碍着再相见。再见实在是难啊!下一句“又是玉楼花似雪”,这就是所谓的情语中的景语。整首词仅此一句,所以特显珍贵。这句景语,既点明了闺中少妇此时所在的地点和时令,同时也引起少妇对良人离别时情景的追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去年的今日,少妇所住的玉楼前,梨花盛开时,少妇与良人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而今玉楼前的梨花又开了,同去年一样,花朵繁盛,洁白似雪,而良人还未归来,怎不让她分外思念。

    下阕基本上还是以一副直抒胸臆的笔墨在抒写。“暗相思,无处说”,这一句的语言是很浅显通俗的,但它却有着深厚的意蕴。表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性內心的种种相思,只能是暗中进行的,绝对无法对人说起。她们只能暗自悲叹,暗自落泪,把一切的愁苦与委曲悄悄地往肚里吞。“惆怅夜来烟月”,这是说闺中少妇,在夜来人静以后,惆怅地望着矇眬的月光,默默地倾诉着自己内心的愁苦和凄凉。“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黦”,音月,指斑斑点点的污迹。这两句词,犹如词人在全词清俊淡雅的底色上,抹上了秾丽鲜艳的一笔,真可谓“熏香掬艳,眩目醉心”啊!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因深切思念良人而以红袖掬泪的美妙少妇来到了眼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广元日报